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景点

焦智虹试论意拳“松紧”(二)

发布时间:2020-04-01 13:41:46 来源: 意拳廉花 作者:焦智虹

  意拳“松紧”中的“松”:

  “松”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人是一个能量体,有物质的部分,有精神的部分(这些全球论文有很多,可以百度或者谷歌)。实际锻炼过程中是通过身体、头脑、心、意识逐步过渡。

  1、身体的“松”:这里分为日常生活、站桩锻炼、睡觉,大体说一下。

  1)日常生活中,普通而熟悉的工作或者动作,在不刻意做的时候就是放松的状态,比如:打喷嚏之前“准备”的那会,下楼梯没着地那条腿,小便之前那一小会等等。不是累了之后的瘫软或者百无聊赖的发呆,甚至并不舒服,但可能会有一点期待但还没出现的兴奋。

  2)站桩锻炼中,首先要确保间架,这里不多说;然后,在入门阶段的时候,可以通过想想舒适的环境或者状态慢慢放松,比如:沙滩、温暖、柔软或者轻柔的声音等;一段时间后,意念引导阶段,类似“准备就绪”的状态,或者“触而不碰”,比如六面力的练习;再进一步,松就变成条件反射的间歇;再回到初始阶段往复。

  3)睡觉中,章师教导说应当是有意识的。印象中在练习的第四年、第五年的时候,刚毕业工作也不忙,每天能有4-5小时站桩,周末午休的时候会有一种感觉,但确实也在休息。后来工作忙起来,每天只有一个来小时,再也没有找到这种感觉。

  2、头脑的“松”:说是思想和情绪方面放松。这里通过思维锻炼区分一下,假设你在想“他这一拳打在我身上劲还挺整”,这是思想;然后脑子立马反应“凭什么只能他打我啊”,这是情绪;你意识到自己脑子里的这两个声音的是意识。

  1)思想的“松”,两个方法比较有效,第一个是不抵制,所谓“我心如熔炉,杂音如枯叶”;第二个是“敛神听微雨”,站桩时收神听远方的声音,越听越远越模糊,后来慢慢变成耳边沙沙的声音,像下雨一样,也像电视没有信号时候的声音。

  2)情绪的“松”,首先这块不容易控制,建议如果有情绪就干脆不站桩了。如果是可以控制的小情绪,用你的“意识”去观察大脑的声音,只做观察,别的都不干,慢慢的情绪会减弱。如果能够慢慢控制情绪,甚至从负面反转情绪到正面,这对生活和工作有切实的帮助(有成功团队管理经验的朋友会有这种感觉)。

  到这里,能够把身体、头脑都做到“松紧”的松,对于站桩入门已经毫无问题了,剩下的是时间问题,至少每天半小时。如果年轻(50岁以下健康的)建议坚持每天1小时,对于养生很有帮助,群里的拳友都有很正向的反馈。

  3、心的“松”:这里有点抽象,我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坚持站桩(假设每天1小时)对于身体的保养很有帮助,但运动量不够,而且一旦从站桩的间架变成动起来,很容易没有“桩”的状态。需要有试力、推手,最好是每天的,最差也是每周的。这个过程首先要明白的不是心的“紧”或者“松”,而是“不松”是什么,这个对身体、头脑都会有影响,然后持续自己修订自己;而且这个过程最好是先跟熟人、再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再和陌生人的过程。

  当内心紧张的时候很容易感受到,对于心处于“松”的状态没法总结——这里包含很多智慧,伺机而动而又无欲则刚,也许“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是个适合的注脚。

  4、关于意识方面的“松”:

  意识是一种能量,相关的论文覆盖很多学科,国内可以搜到,因此不再赘述。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意拳真正水平的阶段。通过意识对自我的调整,能够给予心理、生理正向反馈,相应的生理变化也会给予心里、意识正向反馈,锻炼过程本身就包含愉悦的感受。

  我认为意拳本身是一门研究人体能量学的运动科学,可以作用于心理、情绪、生理、精神方面,并起到正向的作用。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