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教育

首部武术舞台剧《止戈抗疫》 打动人的不只是打戏

时间:2020-07-22 11:24:12 来源: 新民晚报 作者:金雷

 

白衣天使与“新冠病毒”搏斗 记者 李铭珅 摄

 

武术与舞台剧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记者 李铭珅 摄

  过去大家对武术的印象可能是比赛中的套路表演和影视剧里的动作戏,但武术舞台剧《止戈抗疫》却展现了武术人更多的潜能。上海体育系统的武术人自编自导自演,歌颂抗疫英雄、传递抗疫精神。他们是如何在剧本创作、舞台表现和演员表演上完成突破的?来听听本剧的策划、导演和演员分享自己的感受。

  创作

  冬夜里的暖身拳

  5月中旬,《止戈抗疫》舞台剧开始彩排。时间紧,任务重,但更具挑战的是用武术的表演形式撑起45分钟的剧情。创作剧本时,武术人想到用抗疫前线的几个人物串起整个故事。执行导演兼主演郑思文说:“我习武时的师兄弟后来有从事医护、军人、警察等职业的,这部剧也纠正一个误区:武术人不是一辈子只练武的,他们也会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扬武学精神,为抗疫贡献力量。”

  于是,8幕剧情是一个倒叙的结构:疫情暴发后,回溯五个孩子从小习武的经历,长大后他们成为医生、护士、军人和警察。在奔赴抗疫前线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考验,舍小爱为大爱,最终击退病毒凯旋。

  为了让剧情和人物丰满起来,导演组收集各类素材,设计医护情侣出征前削发、妻子冬夜探望警察丈夫、军人父子离别等剧情,于小感动中体现大情义。其中一场戏,冬夜与妻子惜别后,雪越下越大,为了保持体温,执勤的民警精神抖擞地练了一套拳。郑思文解释:“这源自真实的生活。天气很冷时,我们习武的人会练军体拳来暖身子。”

  表演

  拟人的新冠病毒

  既然是武术舞台剧,如何充分利用武术的肢体语言满足故事和情感的表达,对创作者来讲也是很大的挑战。总导演陆松廷说:“舞台剧需要矛盾冲突,一开始我们都是欠缺的,创作面临很多挑战。但肢体语言是共通的,用我们武术运动的方式,将新冠病毒拟人化来创造抗疫工作者的对立面,形成矛盾关系后,很多素材都可以通过武术动作来表现。表演更具张力。”

  欣赏过《止戈抗疫》的观众有这样的感觉:剧中的武术表演非常精彩,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一身白衣的医护人员与一身黑衣的“新冠病毒”之间的拳法较量,有贴身肉搏,也有不接触身体的打斗,医护人员舍己为人的英勇形象非常饱满。不仅是各路拳法,各种器械表演在剧中均有展现,导演组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为舞台上各色人物设计妥帖的武术语言。“剧情里舞枪弄剑不太合理,所以就把器械融合在职业特点中。比如建筑工人用棍子来传递他背后的力量;快递员的包裹设计成盾牌,表达风雨无阻的概念……”郑思文解释,运用武术独有的肢体语言,以拳法、器械的技术动作为载体,将武术的专业技能与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起来。

  因为剧中有多场群戏,舞台上演员的准确走位又是项挑战。舞台编导李辰川为此绞尽脑汁,“比如序幕中许多人行走的那段,从慢到快,到停止,再人物定格,循序渐进地将表演的内容添加进去。”

  情感

  父子最后的格挡

  《止戈抗疫》从策划到编导到演员,清一色是上海的武术人。比如总导演陆松廷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教师、校武术队主教练。执行导演郑思文是原上海武术队队员、如今自创“嗨武”武术产业品牌。主演之一的贺风雷在浦东新区第一少体校和川沙中学北校担任武术教练。武术人变身戏剧人,还是头一遭,为此导演组对演员的要求首先是真实。

  贺风雷在剧中饰演抗疫前线军人的父亲。有一场戏是父子离别,老父亲最后穿回昔日的军装,向即将离家的儿子献上军礼。为了揣摩这个角色,贺风雷排练之余也反复练习。舞台上,父子间的交流分别借助太极拳和长拳来表达,“这段的动作戏不难,但对表现父子离别时内心的感情世界绝对是挑战。最后的内心定位是:和孩子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对视,最后一次格挡,最后的抚摸,也是最后一次坚强,最后一次回忆。”贺风雷说,“因此你在台上会情不自禁流露出人物的真实感情。”

  郑思文说:“竞技武术里有表演的成分,虽是头一次出演舞台剧,排练时我们帮助大家在放松的状态下演出真实的情感。其实大家还是有表演天赋的。”贺风雷说:“戏虽然演完了,但武术精神和武术人的情义不会结束。”金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