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教育

由松而静,道法自然——论邱丕相先生的《悠悠太极养性情》

时间:2020-05-13 11:17:10 来源: 武博网 作者:乔凤杰

  应该承认,在当今武术界,很难有一个拳种能够像太极拳一样在全球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然而,也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今武术界,也很难有一个拳种,对于自己的技术方法与训练理论的认识与解说,能够像太极拳一样产生如此大的分歧。太极大师们各抒己见,甚至常以掌握着唯一真理的姿态相互抨击,已令众多的太极“粉丝”们倍感苦恼。

  长期以来,我对多数的太极大师们保持着敬畏的心态,因为,我根本无法区别,这些看起来全都言出有据的技术方法与训练理论,到底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是有人故意混淆视听,还是它们本就可以并存?前几天,偶然看到邱丕相教授发表在《文汇报》2005年1月4日第12版的一篇短文《悠悠太极养性情》,颇有感触,特于此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1、道法自然---太极拳运动的最佳方式

  与大师们接触,听大师们的讲座,看大师们的文章,读大师们的著作,耳闻目睹的,常是那些令人兴奋的唯一正确的技术方法与训练理论。对于学术研究来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不是什么坏事情,然而,对于那些一门心思要学习与练习太极拳的人来说,却无异于被迎面泼了一盆雾水。如何练?我们应该听谁的?到底是谁掌握了这唯一的真理?

  对此,我觉得,大家应该看看邱先生的这篇短文。在其《悠悠太极养性情》中,邱先生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静下心来,抛开尘世的嘈杂、喧闹,抛开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一切忧虑和烦恼,徐徐而动,甚至可以微微合闭双眼,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开始习练,感觉您是在大自然的环境之中,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生命体,与其轻轻地对话,静静地交流,达到一种“恬淡虚无”、“宁静自如”的境界,无拘无束,让动作自然地流动,毫无牵扯勉强,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无为的状态,体悟到圆、通的无碍妙境。

  邱先生告诉人们,太极拳所追求的最佳的运动方式,是“自然”,是“无为”。任何人为的技术,包括太极大师们所讲的技术方法,充其量只是趋向最佳运动方式的一个必要过渡而已。“无拘无束,让动作自然地流动,毫无牵扯勉强”,才是真正的太极运动方式。切不可把那些过渡性的手段当成目的,虽然我们并不能抛弃那些手段而直接达到目的。

  在邱先生的文章中,“恬淡虚无,宁静自如,无拘无束,让动作自然地流动,毫无牵扯勉强,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无为的状态,体悟到圆、通的无碍妙境”,等等,乃是太极拳练习的高深境界。而这种高深的境界,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传统文化中被作为做人之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

  在武术中,“道”,可以被解释为最佳的运动方式;“自然”,即与人的本性完全一致的运动状态;“道法自然”,即是说,太极拳的最佳运动方式,就是以人的内在本性为依据,按照人的本性而运动。有形的技术方法只是通向无形的自然运动的一个必要过渡,而绝不是太极运动的目的本身。

  在现代人的语境中,所谓的“自然”,就是指“人的本性”。长期以来,中国人所谓的“自然”,已经成为代表“人的本性”的一种符号。在中国古人看来,人的最佳生存方式,就是完全按照人的本性即自然而展开人的生命活动。毋庸置疑,人只要一出生,一接触外界,就会产生各种欲望,就会受到各种外在事物的影响,从而使人的生命活动产生背离人的本性的行为,从而产生我们经常讲的所谓的“异化”。而人要最高质量地生活下去,又不得不设法回归人的本性轨道,“自然”而为。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异化”行为而使其回归人的本性轨道,虽然世间的凡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能够让人一劳永逸的方法手段。

  最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被称之为“哲拳”的太极拳,必然会接受中国古人的这一哲学理念与生存智慧,也必然就会把纠正“异化”回归人的本性轨道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这个角度讲,邱先生所谓的“恬淡虚无,宁静自如,无拘无束,让动作自然地流动”,其实才是真正把握住了太极拳运动的核心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太极拳大师们讲的各种经过自己实践检验的技术方法,其实完全可以是并存的,因为,对于外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太极拳来说,所有的外显技术,其实都不是理想的最佳技术,都充其量只是其趋向最佳技术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而已。

  由练拳能松下来,沉得下,容得下,能屈能伸,能刚能柔,而体会到人生中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去留无意,荣辱不惊。

  “道法自然”,是太极拳的最佳运动方式,而“道法自然”状态下的太极拳运动,将会也才会使人进入一个真实而高深的境界。

2、由松而静---太极拳训练的终极法则

  “道法自然”,即邱先生所谓的“恬淡虚无,宁静自如,无拘无束,让动作自然地流动”,乃是太极拳运动的最佳方式,自然,太极拳运动的人造技术、人们掌握这些人造技术的数量,也就不再是最为重要的了。太极拳是否已经真正练好,是否能够真正练好,与掌握了多少太极拳的技术,其实并无必然的联系。虽然,我们并不否认太极拳的人造动作对于人们进入太极拳高深境界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太极拳的终极追求,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练习太极拳的根本用意,那么,学习多少太极拳的人造动作,对于你进入太极拳之最高境界来说,其实已不是最为重要的。对此,邱先生在他的《悠悠太极养性情》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

  假如您已经基本掌握了一套太极拳,哪怕是几个动作,只要比较熟练,不再花精力想动作、想要练就能练的时候,您不妨到一块空地,最好是绿化地带,有花草树木,甚至是旷野。

  一套拳练下来,或几个动作也可以反复循环,会有一种极舒坦的感觉于全身,打到您尽了意兴,就自自然然地结束。

  按照邱先生的说法,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理念,有形的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只是到达太极拳之最高境界、实现太极拳之理想运动的必要的过渡手段。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进入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做到“道法自然”呢?对此,邱先生也结合自己的训练体验、以非常通俗的语言给予了回答。

  更重要的是在打太极拳时所持有的心情和是否进入一种类似“禅”的状态——即精神追求安定,心灵寻求自由;破除无名烦恼,追寻生命幸福状态。

  这种类似“禅”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静”的状态。那么,如何进入这种类似“禅”的“静”的状态?邱先生告诉我们,要进入“静”的状态,“松”是唯一的手段。

  任何事情看得开,想得通,没有思想负担,胸怀豁达,达到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精神境界。

  抛开尘世的嘈杂、喧闹,抛开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一切忧虑和烦恼,徐徐而动,甚至可以微微合闭双眼,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开始习练……

  根据自己长期修炼的亲身体验,邱先生强调在太极拳练习中要“由松而静”,并告诉大家,这种“由松而静”的“松”,乃是一种从肉体到心理、从思想到灵魂的彻底放松,而绝非现代体育训练中所说的放松所能比。在邱先生的观念中,要达到松与静,并非单靠模式化的动作练习就能完成。从逻辑上讲,并不是太极拳的运动能使人由松而静,而是太极拳的练习要求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任何事情看得开,想得通,没有思想负担,胸怀豁达”,“抛开尘世的嘈杂、喧闹,抛开工作和人际关系带来的一切忧虑和烦恼,徐徐而动”,从而进入静的状态。

  由松而静,道法自然,使人的运动按照人的本性来展开,排除一切人为的异化现象,是太极拳之所以被称作“哲拳”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并非是太极拳的独到见解,而只是其对传统文化之哲学理念的移植与借用而已。对于“松”,对于“由松而静”,对于入静后的“道法自然”,中国古人早已经不厌其烦地进行过了大量的论述。

  我知道,邱丕相教授并非以太极拳为最长,然而,邱先生却凭着一名武术家的职业敏感,准确地把握住了太极拳的精髓所在。我相信,作为一位令人尊敬的当代名家,邱丕相教授绝非是在有意地套用传统哲学的经典理论解说太极拳,然而,邱先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总结出来的技术认识与训练理念,却非常奇妙地暗合了这些经典理论的内在要求。

  虽然邱先生的这篇文章很短,甚至也很难被算作一篇严肃的学术论文,然而,这篇短文留给我们的意味却是深长的。这难免让我开始思考起文章的长短、文章的性质与学术价值的关系来。但愿大家记住邱先生的教导,但愿大家能够对那些并非属于学术性质的学术成果给予必要的关注。

  乔凤杰,男,哲学博士,体育学博士后,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体育政策学会副主席,国内多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兼职研究员、特聘专家。学术研究涉及武术哲学、运动哲学、运动产业研究等领域。代表作为《武术哲学》《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文化符号:武术》。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