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搏击中的“反应”怎样做得恰到好处?
在武术搏击中能否成功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战胜对方,在很多情况下决定于反应能力。搏击技术经常是以反应的形式表现的,了解反应过程,提高自身反应能力,在搏击训练中具有重要作用。
武术搏击中的“反应”
反应过程在时间上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可以把反应过程区分为三个时期:
反应的预备期
是指从预备动作到执行动作之间的一段时间。
反应的中心期(潜伏期)
是指从执行到应答动作开始之间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反应结构(中枢神经)中起着重要作用。
反应的结束期(效应期)
是指从应答动作开始到效应动作结束。这时所实现的应答动作是由前两个时期准备出来的,它受前两个时期中大脑皮层所进行的神经过程的性质和强度所制约。
习练搏击还需要知道的是,反应不仅与神经过程有关,而且也与完成应答动作时的能量消耗有关。如在应答同一刺激时,两个人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来反应,但一个人可能做出较弱的、幅度较小的动作,另一个人可能做出较强的、幅度较大的动作,这种差别就是完成动作时所消耗的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在搏击中要追求练成精确消耗动作能量,也就是做到“恰到好处”,该使四两劲的,使五两就是“过”,使三两就是“不及”。
武术搏击中反应的类型
根据人在搏击中反应时的感知、注意及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相互关系的不同特点,可以把反应区分为三种类型:
1、反应的感觉型
特点是在反应的预备期中,人的注意力是集中在感知执行信号上,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强烈兴奋,而运动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此时人的意吻是想不失时机地感知信号刺激,对动作的准备则不充分,其反应速度比其它类型要慢。有科学实验研究证明,反应的潜伏期平均持续160-175毫秒(1毫秒=1/1000秒)。
2、反应的运动型
特点是在反应的预备期中,人的注意力是集中在准备应答动作上,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强烈兴奋,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则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此时人的意向是想更快地起动,感知信号刺激则放在注意边缘。所以运动型的反应速度最快,反应的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只有100-125毫秒。但此类型因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强烈兴奋,容易错把一些无关的偶然刺激当作信号刺激来回答,发生所谓“出手过早”现象。
3、反应的中间型
特点是在反应的预备期中,感知和注意是以大致相同的强度同时指向和集中于等待信号和准备应答动作上,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兴奋强度大体平衡。这种类型的反应速度优于感觉型,次于运动型,反应潜伏期平均持续时间为140-150毫秒。
研究此问题关键是为了把握好时机、分寸或说“火候”,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