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交流

截拳道是一种哲学

时间:2021-02-08 10:13:13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彭忠富

作者:彭忠富

  大部分国人对李小龙都不会感到陌生,借助于《龙争虎斗》《精武门》等功夫片的传播,李小龙将中国功夫传播到了国外,以至于很多外国人误以为中国人都会功夫。李小龙英年早逝,他的荧幕形象永远都是一个年轻的健美男。那强劲、威猛的身手及铁铸般强硬的身体,搏击时伴随而来的标志性呐喊声,让人过目难忘。他生于1940年,如果活到现在,也是一个耄耋老人了。

  李小龙从格斗实战出发,以咏春拳为技术基础,深入研究空手道、拳击、泰拳、菲律宾拳术、柔术、击剑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汲取中西方哲学及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精髓,以武入哲,创立出了具有独特积极理念的武术截拳道。这是一种博采众长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完全改变了中国武术花拳绣腿的形象。由于截拳道的横空出世,李小龙奠定了自己武术技击家的地位。

  李小龙生前曾言,“与其说截拳道是一种功夫,不如说它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截拳道代表着所有的武术可以融合到一起,万法归一。”通过这些颇有见地的表述,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李小龙并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舞枪弄棒的赳赳武夫,他还是一个很有独立思想的人。事实上,李小龙亦文亦武,每当练功之余,他便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留下了大量文章。此外,在仅仅33年的生命历程中,李小龙还留下了不少信札。

  这些信札,一是保存了李小龙创立截拳道的思考过程;二是有诸多好莱坞与港片的幕后故事;三是呈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外华人、美国亚裔群体的生活场景和奋斗经历;四是使站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上的李小龙更加形象立体。他的思考与创造对今天的世界仍有借鉴意义。此外,这些信札集中揭示了李小龙生命中的崇高品质,“凡事力争做到最好,绝不退而求其次。”他的一生彰显了一种日求精进、陶冶情操、为人正派、重视人际、逆水行舟、精神境界强韧超凡的人生哲学。最后,李小龙的书信还反映出了“爱、和睦与兄弟情”的人生理念,而这也恰是他经常书于信末的衷心祝福。

  天津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李小龙信札》,收录了138封信札,包括“截拳道与培养旷达精神的艺术”等五部分。李小龙的书信对象很多,既有儿时玩伴、挚交好友、武术同道、电影制品人,也有妻子琳达。其中给琳达的信件最多,达到39封,足见李小龙夫妻感情深厚,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李小龙人生的几次重要节点,他都选择借书信向朋友袒露真心真意。其中,1962年9月致曹敏儿、1969年1月4日致张卓庆、1972年8月12日致水户上原、1972年11月致麒麟,这四封信堪称李小龙的微型自传,读来让人深思和激赏。

  李小龙是一个谦虚、好学、开放的人,一个致力于追求生命真谛的人。当我们了解李小龙愈多,自然会愈加肃然起敬。譬如在1973年5月写给木村武之的书信中,李小龙谈到,“生命是个流动的过程……留下伤痕或许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生命仍在继续,如滔滔流水,一旦止息,必生陈腐。”这种颇有哲理的语言,直到今天看来仍具有指导意义。(彭忠富)[责编:谭朋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