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交流

元气神机法天下

时间:2021-02-03 09:59:03 来源: 中医之声 作者:武玥彤

  您知道 “中医元气的力量”吗?

  您知道 “中医元气神机法”吗?

  您知道 “归一饮” “观复汤”吗?

  您知道张东博士学中医必先学道德经的方法吗?

  您知道张东博士独特的先摸脉再学脉理的脉诊学习法吗?

  这得从张芳芬与张东博士的著作《元气的力量:中医元气神机法医案与医理》、《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说起。

  2020年8月18日,我和刘震先生,及北京脉之语公司等有关学会、协会,会同全球的中医药专家,共同发起了“8.18”的谐音“把一把”之“国际把脉日”,同期举行“首届国际中医脉诊文化节”,我以发起人及发起单位代表的身份致辞致谢,张芳芬老师代表张东博士发言,介绍了张东博士独特的先号脉实践再学习脉理的脉诊学习法,并介绍她自己原是军队西医主治医师,后“西学中”考取中医执业医师,改行专做中医,现在是铁杆中医。这样,我十分荣幸在“8.18国际把脉日”,结识“西学中”的“铁杆中医”—张芳芬中医师。其后,她迅疾把她与张东博士的著作快递与我。当我收到《元气的力量:中医元气神机法医案与医理》《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之后,我如饥似渴地快速阅读一遍之后,又认真详细地品味一番。这两部著作,使我这个学研中医药40余年的自认的“铁杆中医”,对中医药的认知有了一个新的飞跃!我相信,她会让我们广大中医药人乃至于初学中医药者都会有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所以,我有一种分享而后快的冲动,急于与大家分享“元气的力量”“元气神机法” “归一饮” “观复汤”……

  元气,是中医药学最基本的、最原始点的概念之一,是我们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生命原动力,又称之“原气”“真气”,是我们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推动力和调控者。然而,最容易被不少中医药人忽视,对其主宰生命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在张东博士的带领下,由张芳芬、王涛、王金红、于志勇、叶宇飞、刘伟、刘晨辰、许鹏飞、李斌、宋宜宁、张萍、张默、林胜辉、杨虹婕、姜玉娟、黄琰等努力下,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元气的力量:中医元气神机法医案与医理》,从临床到理论,从医案到经典,从医论到医话,从中医到国学,全方位诠释什么叫元气,元气在我们生命机体活动中的主宰作用!更是从“归一饮” “观复汤”具体应用的一个个的鲜活的案例,系统阐述了“元气神机法” 的先秦中医之道,……而整个的《元气的力量:中医元气神机法医案与医理》全书,更是张东博士《元气神机:先秦中医之道》一书的诠释、验证和实证,两书不愧是“元气神机法”的姊妹专著。

  “元气神机法”是张东博士所悟,乃由以张芳芬为代表的其“西学中”弟子及许多中医药人和爱好者所传扬,不但得到了王永炎院士、樊代明院士作序点赞,更是得到国医大师薛伯寿、麻柔、孟庆云、王新陆、马晓彤等教授的认可。在临床上,不仅得到了广大中医药人的首肯,更以卓越的临床疗效获得广大病友及家属的称赞。“元气神机法”实在是“超赞”。也许有的中医药学者偶尔也会看到这两部书,但是,如果不认真研读,很可能会误以为“归一饮”就是“四逆汤”,更有甚者,会把“观复汤”错误的认为是《伤寒论》中的“理中丸”,或《金匮要略》的“人参汤”。其实,理解中医药方子不仅要看药味,更不能忽视剂量,必须要审查阴阳浮沉升降…… 这些,在书中的讲解很值得琢磨一二哟!至于先秦脉法分先天、后天,学习方法先实践号脉后学习脉理等等,是中医脉学又一新发展,而此脉法更是“元气神机法”的重要实践,对于中医药人,不可不识!不可不知!

  《道德经》的哲学理念和元气神机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元气神机法有重要指导意义,是先秦中医之道的内核,是中医药核心思维之源。如对元气、神、守中、和、象、太极、命门等概念及其学说的认知和中医药层面的拓展与应用,无不是以《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知识作为基础的,充分体现中医药“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相应”的基础理论方法思维。对此,张东博士、张芳芬中医师独到的阐述给我们每一个中医药人又一新的启迪,让我们受益匪浅。但书中所言小白(没有中医基础的人)也可以学好中医药的观点,这是作者们的自谦,我们是万万不敢苟同的。张芳芬老师等许多“西学中”人员之所以能成为“铁杆中医”,成为优秀的中医药人,与他们都是十分优秀并且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临床医师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他们都是毕业于医药院校或其他高校的高材生,都是相关基础知识十分扎实、十分丰厚的佼佼者。当然他们也都是热爱国学、忠实中医,努力拼搏的最棒者。

(杨建宇:研究员、中医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光明中医杂志主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主编)

感谢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尹秀平对本文所做的努力。[责编:武玥彤]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