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成也推手,败也推手!
推手在现代太极拳发展当中,是一个相对而言,属于很深入的太极拳练习内容了。所以说,练拳者多如牛毛,推手者凤毛麟角并不为过。因为,会推手的与只会练拳不会推手的比例的确如此。但,会推手者多如牛毛,真明白且合乎太极推手之理者亦凤毛麟角。这又是指在会推手的人群当中,推的真是那么回事的比例而言。
说到推手,最早也无非是1900年之后才有的新词儿。过去肯定是没有推手这一说的。但是推手这种练习模式倒是早就有的。它在道门的古传里被称之为盘手。道泛与俗后传到民间逐渐称之为搭手。即两人手臂先搭上,然后按照要求进行你来我往的练习。功夫好的,一搭就能在一问一听当中知道对方的斤两和彼此的差距。
为什么以前没有推手这一说呢?在过去,道士们通过云游四方,寻师访友,以增功德与见闻。所以,道士之间的探讨也叫做盘道。盘道就是在圆融友善的交流氛围中取长补短,而不是挣个你输我赢,天下才能太平。盘手也是这么个意思。以及练拳在道门中不叫练拳,叫盘拳,盘架子。也都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缘于人们对文字有一个很直观的望文生义的习惯。推手虽然代表太极拳这种习练阶段的形式和内容,但是一个推字容易让人以为是推搡,甚至发展到今天的推手也基本演变成了与推这个字义极为相似的情况。这在各种比赛和极大多数的推手交流当中都让看到的人和当事人有着真实的感受。这,是不对的!
因此,从我的真个教学体系当中,个人管窥之见,推手宜换成盘手或者搭手一词为佳。这样,我们在字面的理解和感觉上就意境迥变了。太极拳在古传古法当中向来有体用一说。什么是体用呢?就是练拳和使用。譬如杨澄甫先生将其对家传拳法的改编的书籍定名为《太极拳体用全书》,还有王宗岳先师在《十三势行功歌》当中所写的:“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以及极富盛名的杨班候在《全体大用诀》当中末尾所言:“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等等,都是我所言之不虚的有力佐证。
在过去,老前辈们尝言:拳怎么使就怎么练,拳怎么练就怎么使。言简意赅中,充分的向后人传达了体练与应用的密切关联性。由此也可知,我们绝对不能轻视盘架子的重大意义。同时,也要明白,盘架子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我们在学练盘手的时候,恩师郑昭明先生就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化发不好,上下不随,内外不合等等问题都要在拳架子里找。自己练时没有干扰还处处盘不圆,那么在盘手应用中是做不到一化一发的瞬间圈形变转的。能做到衔接转换的圆活,顺遂,合理,通畅就是阴阳相济了,阴阳相济,方为懂劲。而这种阴阳相济的运动属性必须是轻灵活泼。正所谓,轻灵活泼求懂劲。所以,盘拳的时候做不到转换的轻灵,时刻的中正在握,无时不有的圆活之动,那么一辈子也实现不了,体验不到什么叫做懂劲。
太极拳非常强调一个理字。也就是不胡来,要合理。其实,你不讲理,不合理也能练,你不这么练也能用。但是你那样做,你将终生都不晓得什么是理趣二字。练这种拳你不搞明白它的道理,你就感受不到这种拳术的妙趣。而想搞明白道理,非明白的老师传授,再按照老师的所传身体力行的去默识揣摩而不能得。这是太极拳尤为特殊之处。也是它与道相亲相近的关键所在。
道是什么?道就是规矩,规律。夏天穿短袖,冬天加棉衣。这就是规律。你不这么做就叫做违背自然,就叫做背道而驰。你这么去做了,就叫做顺天承命,与道相合。同理,练法合乎太极之理的就是正确的。所以,第一我说练拳就是一场人生的修炼,修行,即为此指。而非乌托邦式的臆想。第二我说盘拳就是采战自身阴阳,盘手就是采战彼我阴阳。如此,才是太极阴阳,盈虚消长的独有之妙。正所谓:“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说来话去,再回到盘手上来。由上所述可知,盘手于彼我之间的练习实则有两个意义。一,是对自己所学所练的拳架子的检验——既检验练的是否合理,也检验哪里还存在问题。这样才便于在拳架子当中去巩固升华合理的地方,同时改正调整不合理的习惯;二,由自我的阴阳交融(前提是得法合理的练)向彼此的阴阳交融的去更深层次的演变。
盘手(推手)绝对不是你输我赢就如何如何那么肤浅。你能把对方打个跟头,或者真的天下无敌手,你也仍然避免不了生老病死,你也难免有情欲烦恼。一个真正练太极拳的人,只有通过盘架子,盘手而能够让自己变的平和淡然,从容于荣辱得失之间,这才是练太极所要实现的境界层次,也是太极拳这种独有的拳术所应该能实现的。
所以,若谈及到推手,我个人的建议称之为盘手为好。盘者,圆也。而彼此者,阴阳也。彼此在盘旋转动当中,恪守不丢不抗,粘随不离,进退有据,点到即变的原则,最终将原则变为本能习惯。习惯成自然。则气血平和,待物随和。和就是阴阳平衡。人体能平衡则健康长寿自然不在话下。
无论是盘架子,还是盘手。都应该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品位超然的事情。如果与古谱所诉不合的那种推拉搡拽,犹如摔跤似的彼此行为,还练太极拳有什么意义呢?那样练的又是什么个太极拳呢?如果是那样的应用方式,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太极拳上背道而驰的练习。其它拳术运动在这种“推”的形式下并不逊色,甚至效果尤有过之。可那不是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