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作品

《奇遇之年》:每天拆开一个音乐礼物盒

发布时间:2022-09-27 09:20:04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杨道

        遇见《奇遇之年,每天一首古典音乐》(以下简称《奇遇之年》)这本书,是我在这个秋天里得到的关于音乐的最大收获。它甚至不像一本书,而是一个远方朋友给我寄来的366个古典音乐礼物盒,每天可以拆开一个,倾听数百年前音乐大师们的作品。每一首曲子,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生日。每一天,都有奇遇。

  《奇遇之年》 作者:【英】克莱门西·伯顿·希尔 版本:上海文化出版社 时间:2021年12月

  《奇遇之年》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每天一首,带领读者潜入悠远的古典音乐深海。作者为每一首作品提供了动人的描述,让这些由来已久的音乐在当下生活里鲜活动人。除了通常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女性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

  1月1日,该书以西方古典音乐之父巴赫的音乐开始,并于12月31日以施特劳斯的香槟波尔卡结束。这类似于一整年在进行一种关于声音的奇特探险,每天翻一翻书页,听一听这些作品的音频,最重要的,它是专属于自己的音乐,光亮的灯下,惆怅烟火中,抑或黑暗角落里,你是你自己的世界,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摒除任何外物的干扰。

  该书作者克莱门西伯顿·希尔出生于伦敦,兼有作家、播音员及记者的身份。她对古典音乐有独特的认知,她的小提琴演奏获过专业级别的大奖,她曾主持逍遥音乐会、青年音乐家比赛和新一代艺术家计划等。她制作撰写过有关音乐、科技和创造力的纪录片,她把对音乐的爱付诸生活实践当中。而正因为有这些丰富的音乐实践履历,使得《奇遇之年》的内容更为贴近生活,尤其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人而言。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奇遇之年》中,还选有40多位女性作曲家的作品,这是我们极少能够遇见的盛景。

  《奇遇之年》是作者多年来内心所积累的想法和激情的扩展。作者说该书最终应运而生,是因为她的很多朋友、家人,甚至是陌生人,都在向她索求一张古典音乐曲单。他们提出一些很具体的要求,譬如适合学习或工作的音乐;能帮助哭闹的婴儿平静下来,或辅助睡眠,或能让新婚伴侣的父母对自己刮目相看的音乐;锻炼、放松、整理花园、通勤路上或举办晚宴时的背景音乐……亲友的这些需求让作者开始这场极富意义的收藏,并最终让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得以亲近这些美妙的音乐。

  《奇遇之年》不是一本关于古典音乐正典的详尽百科全书,有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书中并未涉及,它也不是音乐理论或音乐学层面的“指南”。但在阅读过程中,你能够就古典音乐的形式和侧重是如何通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主义时期逐步发展而来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其实是一场带着音乐穿越时空的旅程,每翻开一个页码,就能听到作曲家正在波动的情绪,如同一层一层剥开创作者的神秘面纱,伴着音乐的旋律,充满冒险的新奇感。

  在雨夜的台灯下阅读《奇遇之年》,我感觉自己是沿着两边开满九里香的一条石板路走进去,走进一座花园,从中世纪的神秘音乐圣希尔德格、到千禧一代的阿莉莎·菲尔索娃,再到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美丽的女作曲家,凭着他们的音乐作品,追溯背后的人和事,我能够清楚了解这些作曲家是活生生的人,有着和我们相似的忧愁和焦虑,只不过,他们决定通过一系列音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这本书令人欢喜之处,还在于它让我感觉到亲近。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的下意识动作,是去翻找自己的生日。很显然,普通的读者都会像我一样,寻找与自己相谐和的存在感。而音乐亦如是,它并不存在于真空当中,它需要听众、观众和见证者才能被唤醒。

  更令人惊奇的是,《奇遇之年》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类似于一个智能歌单。这些曲目有些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能引入空冥,大道至简。它们是朋友,是伴侣,是阿拉丁的魔毯。在最伟大音乐的陪伴下,我感觉自己与世界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共情共鸣的引擎使我们不必钻进其他人的生活、穿越到不同的年代、附着到别样的灵魂上便可周游世界。

  读完《奇遇之年》,我真的相信了,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这里有生命的全部。(杨道)

[ 责编:崔益明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