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的大山中,隐藏着一个懒坝大地艺术季
参观艺术作品的人群,行走在懒坝大地艺术园区的小径中
从重庆江北机场驱车3个小时就来到了武隆,2007年,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首批之一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足见这里的地质地貌是如何惊艳。汽车穿梭在连绵不断的崇山深谷之中,充沛的雨水把这里的各种植物滋养的异常茂密,郁郁葱葱,顺着盘山公路海拔不断攀升,再有40分钟车程就来到了“懒坝”。在这里,有一片雄伟陡峭的山峰,当地人称为和尚崖,这片山崖如同一座连绵的巨大的屏风,怀抱着它面前的这块山间平地,2019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就诞生在这块18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从懒坝美术馆远望山谷辽阔,右下角为《漂浮的岛屿》
中国懒坝大地艺术季有一种中国西南山水特有的雄壮与辽阔。这片被称为“懒坝LAB”的区域海拔1200多米,走在懒坝大地艺术园区内,无论何时抬头,你都能看见这片宛如武元直《赤壁图》中皴擦笔法的山崖,仰望这巨大的山体顶峰,时而碧空如洗,云影抚掠,有时却又神秘地隐藏在缭绕烟雾之后,成为懒坝大地艺术季最精彩的幕布。
“懒坝”,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名字。大地艺术季出品人、海南锦鸿集团董事长陈勇为历来为人们诟病的“懒”创造了新的定义,可谓别出心裁——慢下来,回归内心,享受生活,而懒坝英文名称Lab除了“实验室”的含义之外,三个字母L、A、B,分别指向生活(life)、艺术(art)、信任(believe),这成为懒坝国际艺术区的精神定位。
懒坝大地艺术园区俯瞰图(懒坝大地艺术季提供)
“所以对懒坝的建设我从不着急,经过8年的慢慢打打磨,今天才有了一个雏形。文化和艺术才是建设的内核,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要用下一个八年,甚至再下一个八年,把懒坝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亲民性、在地性、生长性、唯一性的艺术季。”8月3日上午,陈勇在开幕式上说。
正是有了这样一份初心,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核心团队自2015年起拜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季、濑户内国际艺术季、奥能登国际艺术节,观摩明斯特雕塑项目、威尼斯双年展、乌镇双年展等,并与四川美术学院合作,逐步构建起了由国内外一流公共艺术家与全球征集艺术家的作品共同构成的2019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
8月3日上午,2019首届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开幕式现场 摄影:张安琪
2019首届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的主题为“把艺术还给人民”,在18平方公里的面积内,以征集和邀请为主,分为三个板块:《我从山中来》、《大地的声音》、《村落共生计划》,共有39位艺术家的41件作品。特别是《我从山中来》单元的6位国际艺术家带来了世界一流,中国唯一的公共艺术作品。
心跳博物馆建筑,在建筑师徐浪的设计中,微风吹拂的天光水影代表了大自然的心跳
《心跳博物馆》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中国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心跳博物馆,永久落定在重庆武隆懒坝。这所心跳博物馆分为三个区域,“心跳纪录房间”、“心跳搜索房间”以及可以感受心跳的大型装置“心室”。人们进入之后,首先可以纪录自己的心跳,成为心跳博物馆的“馆藏”,然后到心室里安静的感受不同的人的心跳声,最后可以到风景优美的搜索区搜索自己或别人的心跳,感受人与人的不同。最有纪念意义事情的莫过于,人们可以带走自己或者自己心爱的人的心跳声,作为永久纪念。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接受记者采访
波尔坦斯基说:“我觉得人的生命实在是太脆弱了,于是我想用各种办法来记住每个活着的人,给人的生命做记录、存档。在这个岛上的小屋,你可以在这录下心跳,永久保存下去。当你离开人世,你的心跳还可以被听到。你也可能可以找到自己亲人、朋友的心跳声。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一样,都很重视心跳的意义,因为这是人们爱过和活过的证据。每个人的心跳声都略有不同,录下心跳,就像给生命“拍个照片”一样。当你思念谁了,也可以去听听他的心跳。”
感受心跳的房间“心室”
在武隆,艺术家特别提出要首先记录那些修建心跳博物馆的工人们的心跳,以此表达艺术家对他们的尊重和感谢。
心跳声音的搜索区
大地从天而降
《大地从天而降》 浅井裕介
在此次艺术季中,浅井裕介通过采集武隆泥土,经过晒干,碾碎,调和制成19种不同的颜色,在懒坝苔藓博物馆15米高的穹顶上,同前后到来的40名志愿者共同绘制出一幅大型壁画,将他在武隆感受到的森林的气息,当地神话故事,土地的温度都展现在他充满灵性的大型壁画之中。
圆形穹顶上孩童形象的森林守护神
浅井裕介认为泥土是会呼吸、具有生命力的,在其创作中把泥土作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他本次的创作地点位于此次艺术季中苔藓博物馆中最大的一个,高15米的圆形穹顶,进门就是一个巨大的半椭圆形空间呈现在我们面前。
穹顶画作细节
浅井来到武隆,受到武隆本地神话故事的影响,也将这些故事融合到其创作中。穹顶的“风”“火”“土”“水”分别代表着风神、火神、土神以及水神,而最大的木神遍布整个场馆,他们代表着在这个场馆中上层的神话世界,由他们播撒种子,为人间世界孕育生命。
热爱绘画的浅井裕介在接受采访中仍然在速写本上勾勒起形象来
将视野放开,占满墙壁的是一个巨大的卡通形象,它象征着森林的守护神,张开两手拥抱着进来观看的每一个人。在浅井裕介在作品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被种子孕育出来的、象征着森林的奇幻形象,如鹿、狐狸、鸟、发芽的植物和奇怪的大脚丫,同时他也借用这些可爱又富有个性的形象来装点着画面。历时30天的驻地创作,浅井和志愿者们一起在武隆懒坝的苔藓博物馆共同完成了这一场精彩的大地协奏曲。
苔藓博物馆与远处的和尚崖
浅井裕介说:“本次我在武隆生活了约一个月,在这里挖土,在这里遇见富有各种色彩的土壤,同时也遇见了一群优秀的伙伴,在这里与这栋非常有魅力的建筑一边进行交流一边进行创作。这是一幅包含有各种生命体的、能让人感受到很多故事的、犹如森林一般、又仿佛大海一般、同时又如同宇宙一般的作品。”
男巨人 摄影:黄建雄
《爱的小径》 托马斯·丹博
托马斯·丹博是在国际社交媒体上非常火的艺术家,此次在武隆的作品组延续了他一贯倡导的废旧材料再利用的艺术观念,依旧使用废旧木质,制作了男巨人和女巨人,其中托马斯·丹博首次用的竹子作为材料编制了女巨人的头发。
隐藏在森林中的女巨人 摄影:青山
托马斯的作品建立在他编撰的故事之上:
“在森林里,有两个巨人在一口神奇的井边,水是那么平静,他们可以看到自己。但随后,水泛起了波纹、天空有隆隆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一座大山倒下了。
他们肩并肩走了六万光年,但今天他们分开了,这是他们生命中分开的第一天,他们叫玛丽特和柯尔德,玛丽特·斯托德守在井边,而柯尔德走了出来,想看看是什么发出了这个声音。
女巨人 摄影:青山
他发现了一个铁铸成的生物和某种石头正在吞噬巨魔的家所在的森林。但是这只动物看起来很悲伤,悲伤得就像它的肚子受伤了,它试图通过吃掉所有的树和泥土来让自己变得迟钝。与此同时,玛丽特觉得森林越来越小,柯尔德可以看到这个生物长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它的肚子越来越厚,但看起来越来越虚弱。
突然,他们听到一阵轰隆声,好像出了什么事似的白昼转为黑夜,黑夜转为黎明。风很冷,太阳也不见了。然后,玛丽特感觉到凯尔兹手掌的温暖一束阳光穿过天空射向大地这个怪物只在那里待了一天但是现在他们看到,以前那么绿的东西,现在变成了灰色。
巨石怪 摄:黄建雄
所以巨魔们从魔法井里取了一百万滴水,把它们抛向空中,同时低声念着咒语每一个小矮人都会知道,只要太阳还在发光,天上要下雨,树要生养,直到永永远远。”
爱的小径 摄影:谢霜君
为了让作品更好的传达自然的概念,“爱的小径”用武隆当地河流中的天然石块铺设而成。在传递爱意的小径上有多处分岔路口,观众走向不同的路口就意味着将看到不同的风景,并且此种方式将向参与者发起挑战,看他们是否能成功地找到两位相恋的巨人。原生石材铺成的小路,和巨人一起隐秘于山林。托马斯希望观众,行走在山林中发现自然的美丽,也能意识到人们可以成为自然的守护者。
《月球博物馆》
《月球博物馆》 卢克·杰拉姆
从2018年开始,卢克带着他的《月球博物馆》,在全世界巡回展出,已经多次在不同地点室内外展出,在每一个地方展出,都会融入当地的互动、展览设计。
这件直径为七米的月球由美国宇航局所拍摄月球、分辨率达120dpi的图像组成。在大约1:500000的比例下,月球球体雕塑表面的每1厘米代表真实月球表面的5公里。
月球博物馆现场 摄影:张安琪
这一次,卢克带着他的月亮来到中国重庆武隆,并被收藏,这件作品的版号是五分之三,也就是艺术家在全世界总共有五个月球作品,在武隆呈现的是第三个,这个月球属于武隆。《月球》被悬挂在武隆懒坝净心寺的偏殿之中,人们进入封闭黑暗的空间,底部不锈钢玻璃的存在会给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视觉体验,让观众仿佛置身星河,在神秘的星系中,遇见了属于自己的月亮。
月球博物馆现场 摄影:张安琪
懒坝大地艺术节和观众还有一个浪漫的约定,在今年中秋节(9月13日),我们的“月亮”将移置懒坝户外草坪上,和大家一起共度中秋之旅,于此同时,我们还将邀请到艺术家到现场,让艺术家体验中国中秋节的浪漫诗意,在皎洁的月光前,感受别样的武隆。
月球博物馆现场 摄影:张安琪
竹子制成的乐器
《竹音剧院》 松本秋則
松本秋則30年前曾经来中国考察过少数民族的音乐、民俗等,以此来获得创作灵感,因此这次在武隆的创作对他特别亲切,他说“就像回家一样”。近年来,他以竹子为原材料进行艺术创作,他认为竹子的记忆潜藏在亚洲民族深处的DNA里,能够唤醒脑海中的某种记忆。他的作品本身并没有表达什么观念,而是唤起人们童年的回忆。当观众们到老房子参观时,可能会唤起埋在记忆中的很多情感,温暖、滑稽、恐惧…仅此而已,却令人温暖万分。
竹子制成的乐器
在武隆的竹音剧院设置了大约37种竹制乐器,其中室内作品51件,户外作品61件,共计112件。
“竹音剧院”所在的建筑本身是一个拥有半世纪历史的老土屋。松本先生在前期考察时表示,要留下屋子的所有原有结构,哪怕是下雨时会漏水的土瓦都不能换。老屋除了放进了艺术家的作品以外,里里外外都还留有旧主人生活的气息。大家都期待着这个半世纪老宅在下半个世纪的新故事。
“竹音剧院”内景
湖边的作品是与当地竹艺匠人以及志愿者合作完成的“竹音阵”。在询问了当地村民山谷间的风向之后摆放了这些竹子制成的乐器,风起的时候,竹子们会发出不可思议的声音,让人们一边散步一边享受有趣的风之声。
“竹音剧院”内景
黄昏下“漂浮的岛屿” 摄影:谢霜君
《漂浮的岛屿》 与《老虎机餐厅》 吉尔斯·斯图萨特
Gilles Stassart本次在武隆的艺术项目主要由《漂浮的岛屿》和《老虎机餐厅》两个艺术餐厅组成。项目部分延续了艺术家过往作品:巴黎Nomiya餐厅和日本Slot-food活动的运作方式。
“漂浮的岛屿”内部 摄影:余俊锋
“漂浮的岛屿”餐厅坐落在懒坝园区内,餐厅内可容纳16个人同时用餐,顾客可以通过预定,体验Gilles及其团队精心设计的法式大餐。在这里,特定的风景、特定的食物、还有精心设计的建筑犹如一艘宇宙飞船,这三个要素将带领16个用餐者开启一段美好的旅途。同时,餐厅的迎接和招待是一个要点,把这趟旅途变成一场戏剧表演,厨师、服务员和顾客都是其中的演员。餐厅面向白马山,背靠和尚崖,一头架空,面向山谷,处在武隆山区自然景色的包围中。餐厅周围特别种植了粉黛乱紫草,9-11月花期时,餐厅将被一片粉色花海包围。来到这里,将是一场被食物与风景包围的情境式体验。
老虎机餐厅 摄影:张安琪
《老虎机餐厅》相较于《漂浮的岛屿》,是两家不同档位的法式餐厅。它面向大众,主打平民化的体验。餐厅结合了美食、快餐与艺术三种元素。通过一个老虎机装置,把用餐变成一场游戏。使用老虎机的过程就是一个类似于“赌博”的过程,在这里,客人的“命运”由机器来决定,随机的结果取代了食客的选择和厨师的搭配。同时,老虎机闪亮的霓虹灯和转盘转动发出的各种声响,带给参与者游戏一样刺激而有趣的体验感。
老虎机 摄影:谢霜君
《大地的声音》单元由卢征远策划,邀请了国内的19位(组)艺术家,呈现了他们的代表性公共艺术作品。卢征远特别强调了每件作品的摆放位置,在他看来每件公共艺术作品的摆放环境同样构成了作品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在本次大地艺术季中,每件作品都经历了多次的摆放实验,以最好的方式展现出来,甚至有些作品需要观众用心去找,用心去体会它们与自然搭配的妙处。
黄玉龙 天地
我们生活在文化深厚的中国,古老东方的土地,在现代生活的环境下始终不忘初心,虽然我们披着国际化的外衣可我们的内心始终是一颗中国心,东方文化的传承人,所以这件雕塑《天地》让观者感受到自己的身份以及在当下这个信息交流无比发达的社会环境中自己的位置。指天指地这件作品,其动态源于释迦摩尼的动作,意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当然这是后来神化了的产物,而老子也有这样的手势意思是“处下方能居上”。
陈文令 别开异境
这件作品是根植于现代神话,但是对现代神话的解构与祛魅。人、树、鸟、猪、猴、蛇的组合,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并且隐含着经济生活的急剧变化。树干上垂下的枝叶具备了座椅的功能,使整件作品充满公共性与视觉冲击力。
于凡 包裹的马
一匹马平静低头观望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身上薄薄地贴了一层薄膜,让体型看起来更加完整而又不那么清晰。这是于凡一以贯之的对造型的精神追求,更是他自我的写照。“这匹马本身就是马的影子,艺术也是个影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看世界的幻影,如果你眼中的世界是‘好玩’的,那作品就应该是”好玩“的,知行合一就是不用头脑造作多余的‘观念’。”在大多数的艺术家们都很努力地“做”艺术和试图描述整个时代的时候,他选择了回到生活的状态,回到安静的内心,回到“好玩”这样一个艺术的起点,这才是于凡近年来艺术创作的真正意义。
邓筱 膜
如果我们的确生活在一张膜上,就必须有某种原因说明为何引力不从膜往很远处散开,而是被限制在它的附近。一种可能性是额外维在第二张影子膜上终结,第
二张膜离我们生活其中的膜不远。我们看不到这张影子膜,因为光只能沿着膜旅行,而不能穿过两膜之间的空间。然而我们可以感觉到影子膜上物体的引力。可
能存在影子星系、影子恒星甚至影子人,他们的行为感受到从我们膜上的物质来的引力而大大惊讶。对我们而言,这类影子物体呈现成暗物质,那是看不见的物质。但是其引力可以被感觉到。
——霍金
戴丹丹 矩阵之祷告室
戴丹丹 矩阵之祷告室
完成一次信仰的穿越
弹力带一直是我这几年喜欢的材料。在制作作品的时候它也给我提供了许多的确定性。现实生活中,我所面临着许多困难、压力,其实都是精神上的。似乎在我的脑子里,就有这么一根弹力带,或许多的弹力带相互撕扯,互相制约。我自己好像就停在这些皮筋中,摇晃着,在寻找平衡,还怕它们突然断掉,摔倒在虚无中。我一直试图表现内心的挣扎。这个挣扎就是在我有限的生命生活里,做到自由的最大极限,并尝试着各种各样的可能。这次用弹力带组成的是一个十字架,其实它就是代表的一些信仰,信念。它的中间有一个封闭的小房间,我叫它平静室,是用来静思的,它也叫瓶颈室,就是当人们遇到人生的瓶颈期时,可以进入信仰和信念里,静静的思考和观察我们的内心。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的世界是充满弹性的,看似封闭摇摇欲坠封闭的房间,只要轻轻一步就可以走出来获得自由。
高孝午 宠神-狗
狗在人类社会扮演的角色是一种被人驯化的臣服于主人的动物。在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现代社会中,人的奴性也因物质和利益的驱使而泛滥成灾,有奶便是娘。高孝午以微笑哈腰的狗喻人,卑微、无奈,抑或无耻。警醒你我。
展望 浮石
不锈钢是当代社会对合金技术的又一项发明,它可以使金属做到“永不生锈”,这种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人类美好愿望正好满足了现代国人的追求,而放置自然山石则体现了人回归自然的本性。这个融合了古今哲理的逻辑矛盾如今融化在被抛成镜面光亮的美妙的反射中,可谓既人共又自然、既传统又现代。浮石系列更是充分展现了不锈钢材制空壳、轻浮的特点,它可以漂浮于水上,海上。
张超 呼唤
张超 呼唤
这件作品是由竹子围成的直径 8.5米、高4.5米的圆,从外部看上去就是一个简洁的圆柱体,透过竹子之间的缝隙隐约能感受到内部的情与境。圆柱并没有完全围合,有一个狭窄的入口可以侧身进入。进入内部后眼前的世界好像变得纯净空灵了,像雪一样的白沙石纯化了整个空间,正中心是一个方形的洞,在白色的映衬下洞显得很黑,洞口上方悬吊着一个水泥方体,方体与每一根竹子之间用线相连,好像这个水泥方体刚从洞里被竹子拉起来一样。
张超 呼唤
走在这个空间中,当你手去拨动线的时候,整个空间都会有铃声发出,此时你会觉得竹子与水泥方体之间好像有某种交流,或是这个声音在唤醒着什么,他们并不是孤独的个体。此时你的触觉、视觉和听觉是一种牵扯丝连的关系。
临时小组(丁雪微 位昂 徐子薇) 透明荒野
所有真实的都是朴素无华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平凡的。我们小组主张探寻的是艺术与场地的微妙距离,在两者间寻找偶尔交迭偶尔疏离的关系。在 场地中是一个四维关系大地、人、自然和装置,《透明荒野》作品以自然中植物的形象为基础理念结合在地的性质,创造一个真实存在的能构建起人、自然、大地的联系并和谐融入的互动 场域,大地与作品的交互承载,人与作品的气场相叠,自然与作品的呼应对立,场地内植物与作品的生长依附,所有关系的存在才是作品真正成立的依据与乐趣。
傅中望 面镜(远景)
傅中望 面镜(近景)
《面镜》的创作基于对古铜镜功能形态的寓意与转换,以碎片化的构造方式,形成头像面部,其五官被不锈钢镜面所取代,在观众的互动与观照中,反映喜,怒、哀、乐的生存镜像。“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面镜中映照着你、我、他及人间万象。“面镜”效应成了一种智慧的言说和生命的体悟。
田禾 水
《水》灵感来源于2014年在苏格兰为期8天的航海活动。在这期间与大海和自然的亲密接触,并借取中国明代画家马远的水图中以线写形的中国式对形的认识,用雕塑语言来表达人类意识对自然景观的剥取与呈现。
刘洋 锄头
武隆,古巴国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缘和喀斯特地貌著名,成为当代中国西部地区农耕文化的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当旅游成为这个区域最有活力的经济动力,原有农耕文明中一些劳动要素混杂在这里成为一种地方景观。
刘洋 锄头
锄头是最日常,却又是“最农民”的符号,是为大地呼吸的存在。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已经办理了农转非,似乎放下锄头,脱离农民身份成为居民,成为当时我沾沾自喜的一种身份转换。40年后,我却怀念母亲当年用锄头在地里干活的模样,农具成为一种新的精神象征,因为谁都无法剥离和土地的关系。
刘洋 锄头
作品《锄头》以锄头为原型,收购武隆毎村每户农民用过的锄头1000把,并刻录下每一个锄头的“生辰八字”:将时间、使用者等符号信息刻录在该农具上,并按原尺寸放大几十倍组成一把巨型锄头。创作试图改变锄头小型尺寸的视觉常态,用一种日常经验的陌生化来集合千把武隆的锄头,还原武隆人嵌入土地的记忆,以此来隐喻武隆在城乡变革中的每个个体身份转换的焦虑。
景育民 树影
作品以风动原理结合“树”的意象造型,通过空气力学与机械手段激活了静态的空间环境,七彩镀钛高科技色彩处理在活跃整体气场的同时,随着作品的不断运行形成绚烂多彩、神奇灵动的空间感受,给人以充满时代气息的诗意联想。
景育民 树影
微风习习、树影婆娑,作品在巴蜀大地的旷野中,婉转运行,喃喃私语。集自然、科技与艺术之媒介,探索科技与艺术之间新思维的方法研究,以动态艺术的语境拓展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创新形态。
柳青 G4472新世界
“G4472"是一节车厢的编码。作品通过具象的彩塑人物与场景相结合来“还原”当下社会普通人的境遇,希望表达都市中的人瞬间聚集又相互离散,肉身距离很近,心理距离却又很远的状态。作品塑造一个特定的时空,一个凝固的旅途,在这里的雕塑人物都有各自的故事。
柳青 G4472新世界(局部)
作品的金属座椅上特意留出空的座位,邀请观众可以走进作品并成为这个都市故事里的一份子,也可以在作品里寻找与发现被我们遗忘却又很有意义的日常细节。
向京 异境——白银时代 摄影:姚园
“白银时代”的题名,为这只静谧的象增添了一种神秘的神情,它硕大的身形就像一个藏着秘密、安静不语的大容器,皮肤与大地的颜色消融一体,正如它的身体以匍匐的姿态紧紧扎根于大地一样。如果说“异境”系列作品的动物形象意在摆正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们很难想象,在向京创作这个大象形象时,头脑里浮现出的“白银时代”,竟是海明威最见功力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在《西方正典》中,哈罗德 ·布鲁姆曾感叹,海明威将一篇无与伦比的对话体小说,冠以一个无与伦比的比喻作为题名;正如同在向京的《白银时代》作为“表象”的大象的庞大身躯,与作为雕塑作品的大象所敞开的未知而永恒的意义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还原的鸿沟一样—尽管向京的雕塑作品永远在刻画着表象,但她所关心的问题,却从不仅仅止于表象。
唐勇 土地
将树干、树冠及象征土地的几何体块用白色涂染,并以线描的方式勾勒几何体块的界面与树叶的边缘,由此改变自然的真实,具有病态之美的人工形态,暗示人对自然、生态的过度干预、操纵所形成的畸形意识与冷漠情态!给人以视觉上的苍白、冷漠、疏离、机械之感。延伸于几何体块之中,具有自然生命力的树根与人工形态的树干、树冠形成视觉上强烈对比,呈现出冲突之美。实则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现实自然世界(被人之欲望改变的世界)的变异、荒诞、迷离与孤寂……象征土地的几何体块上站立的小人,是由病人的x光片做成。其与变异的土地、树的组合,形成病态的现实场景,笼罩着死亡与凄凉!提示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对自然生态的爱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主宰人类的命运。
罗中立 过河 拥抱
2004年开始,罗中立拓展了自己的艺术创作媒介,开始从平面绘画转向雕塑和空间艺术。
他的雕塑作品更多地是在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借鉴具有中国本土文化内涵的审美图式。本次展出的作品《拥抱》和《过河》,均来自他绘画作品中的典型图像,其表现手法延续了他绘画中极具个人符号的色彩与线条元素 ;其表现对象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农民的朴素情感——农村和农民,这依然是中国当下最典型的现实场景以及中国最普通、最底层、也是最庞大的群体。以他们作为立足点的艺术创作,亦是另一意义上的“把艺术还给人民”。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No.1
庞茂琨 存在的样式No.1 存在的样式No.3
查找折叠的定义,指把物体的一部分翻转和另一部分贴拢在一起。在我的认识里,折叠可以让时间重叠,可以让空间并置,因而诞生了一个让不同时空的人、事、
物共存的系列《折叠的肖像》。可是在那个系列中有意犹未尽,言而未尽之感,因为,折叠还有更多可能性。折叠既可以让原有的约束被突破,也可以让原本的和谐发生冲突 ;折叠既是在建构,也是在解构 ;折叠中既有开始,也有结束 ;折叠既是在进入,也是在离开。今天,科技在让根本性的变化发生,一些我们曾经深信的东西变得难以确认,新的技术甚至让我们难以确定自我的同一性。于是,人类再次被抛掷于伊甸园之中,折叠的伊甸园里,难辨机会与陷阱、祝福与诅咒、善与恶、美与丑。这一次,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成为了那颗新的诱惑之果,但不知将带着人类再次走出伊甸园,抑或重返伊甸园,还有新的可能?
时子媛 回响室
“石本无感,因人而有所感”,其所触人的不在于物性,它只是一个品味世相的媒介。
石与流水共奏,创造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发声”亦将真实的碰撞展现得淋漓尽致。碰撞在瓷石内的空腔,在每块石头间,在静谧的山谷里,亦或是观念上的撞击,望能通过作品将一些无形的反响展现出来。进入“文化”领域的石,常与各地宗教神学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独特的位置:欣赏石,潜藏着中国人反人工秩序的思想。石的秩序就是天的秩序——以无秩序为秩序。此刻石漂动、撞击的异象,比对古时所推崇的石之怪,质疑正常理性;推石之无用、爱石之朴的思想,似也生出同工异曲的意味。对观者而言,不论是孩童、青少年、未曾对所谓艺术感兴趣的成年人,乃至一生未曾出过山村的老人,他们看来石亘古不变的自然属性此时却被打破了,同样都产生好奇,生发感触。这不起眼的石却是普遍的,无论哪个地区民族的人都见过它,这也是我想挖掘的普遍性的人生体验。
为了体现“把艺术还给人民”的主题,除了有针对性的邀请制之外,主办方面向全球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等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进行了公开征集。尝试做一个真正有亲民性、参与性和生长性的大地艺术季。此次活动得到了广大艺术家的踊跃参与。工作组最终在来自全球的海量来稿中,初选出符合“村落共生计划”和具有在地性思考的74位/组艺术家、99个方案提交给学术委员。最终14位艺术家的15个方案在懒坝落地生长。
分别是斯蒂文斯·沃恩 《水即是颜色》,张晓颖《拾 II》,张钊瀛《懒坝娃娃机》,许毅博团队(许毅博 郭长明 肖旬 刘音池)《内核》,王苡沫《金女的第三梦》,戴月悦《塔小鲜》,罗舒宁《界》,尹代波《落叶—重生》,樊俊言 《一千零一分一秒 我的存在》,宋陈《大地之子》,刘伟《人人都奉献一点愛》,胡人戈 《亦如是我们》,龙艳芳 易兰星《森林狂响》,邓丹《桃花源记》。
2019懒坝大地艺术季将持续至11月3日,部分作品将被永久收藏。本届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聚焦艺术与自然,用艺术的手法介入乡村。而不是用艺术的主观视角干预乡村的发展。艺术遇到了乡村,而乡村也遇见了艺术,在这一个相遇的瞬间他们就有了自己的故事,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在武隆·懒坝,一起邂逅艺术与乡村的故事,并期待2年后的下一届精彩。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拍摄)
斯蒂文斯表演行为艺术 摄影:姚园
斯蒂文斯·沃恩 《水即是颜色》
戴月悦《塔小鲜》
罗舒宁《界》
张晓颖《拾 II》
张钊瀛《懒坝娃娃机》
樊俊言 《一千零一分一秒 我的存在》摄影:张安琪
邓丹《桃花源记》摄影:张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