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作家

李炳军: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探索实践

时间:2019-12-04 10:26:06 来源: 《求是》 作者:李炳军

  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战争年代为人民打天下,执政之后为人民治国家。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党进行了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孕育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使陷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总结80多年前党执政为民的实践经验,对更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启示。

     中国共产党建设苏维埃红色政权的艰辛探索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等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把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由于脱离根据地作战,缺少地方党组织接应和群众配合,处境一度非常困难。首战大余失利后,再战平顶坳、崇仙圩、圳下、瑞金皆失利,二十八团党代表何挺颖牺牲,朱德妻子伍若兰被俘,部队人数锐减,红四军处于最危险的困境之中。当时红军就深刻认识到,没有群众支持寸步难行,并把做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支持作为工作前提,要求“打仗的时间、分做群众工作的时间乃是一与十之比”。毛泽东在兴国县时提出,“每个共产党员对争取群众的观念,要如和尚念‘阿弥陀佛’一样深刻,随时都要叨念‘争取群众’”。党和苏维埃政府一切工作都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土地、劳动问题甚至柴米油盐问题都列入了议事日程。兴国县长冈乡贫农马荣海房子失火烧了,乡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捐钱捐料,3天就帮他盖起了新房。红军家属刘长秀夏荒缺粮,只能以南瓜野菜吃个半饱,乡苏维埃政府及时送了一斗多米帮她渡过难关。当地群众由衷地说道:“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根据地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的最大社会变革。从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县《土地法》,到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一苏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布“土地归农民所有,任其出租买卖”政策,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唯一热望的土地所有权”,生产积极性高涨,促进了农业生产,改善了农民生活。1930年10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向中央的报告中指出: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都喜形于色。土地革命的开展,实现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密切了党群关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是为他们谋利益的,因此发自内心拥护土地革命、拥护共产党,主动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积极参加红军或支援前线,为建立红色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冬到1931年秋,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围剿”,军事上实行“杀死政策”,经济上实行“饿死政策”,企图使根据地“无粒米勺水之接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根据地几乎完全断绝贸易,食盐、布匹、药品等日常必需品奇缺。但在广大群众的倾力支持下,红军采取正确的作战方针和灵活的战略战术,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全国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根据地——中央苏区,其他根据地也发展到相当规模,使召开全国性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条件具备、时机成熟。

  1931年11月,多次延期的“一苏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新局面,开启了真正人民政权建设的伟大探索。

     为人民治国理政的伟大试验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

  “一苏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发表告全国工农劳苦民众书,指出即将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将一定成为中国工农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胜利和奠定的先声,创造中国新社会的序幕”。这个人民政权建立后,彰显出无限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同国民党统治区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形成鲜明对照,揭开了党带领人民建设国家政权、创造美好生活的序幕,中央苏区也成为我们党践行初心和使命的源头之一。

  1933年秋,中央苏区发展到全盛时期,疆域面积约有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53万余人,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后增设赣南省)和60个县级苏维埃政府。图为中央苏区区域图。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供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分为乡(市)、区、县、省和全国共5级。各级苏维埃代表均由选举产生,年满16岁的苏维埃共和国公民均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直接参加政权管理。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苏维埃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是最高政权机关。“一苏大会”时,下设九部一局,即外交、军事、劳动、土地、财政、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等人民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后又增设国民经济部、粮食部、中央临时最高法庭、中央审计委员会等。积极开展法制建设保障民主,先后颁布120多部法律、法令,初步建立起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时代特征的苏维埃法律体系,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司法组织系统,有效保障了工农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确立的政权,在局部范围内改变了人民被剥削、被奴役的历史,孕育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思想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思想。

  面对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反“围剿”斗争准备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必要的物质条件。组建国民经济部,统一完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独立的金融货币体系,不断加强对经济建设的领导。坚持以粮为主、发展多种经营,组织群众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公营的军需工厂和厂矿企业也开始建立起来。设置对外贸易机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苏区的钨砂等销往白区,再从白区购进食盐、药品等急需物资,缓解了军民生活必需品短缺困难,保障了革命战争的需要。苏区经济建设,是在极端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党领导的一项开创性工作,为后来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开展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

  为满足苏区群众对社会文化的渴求,党和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在农村注入现代政治和社会文化元素,开展了“废旧立新”的社会改革运动,推动苏区成为“自由的光明新天地”。开展政治宣传,创办《红色中华》、《斗争》等报刊,并通过革命标语、革命歌谣、红色戏剧等形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动员群众投身革命。开创教育事业,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各种夜校、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识字班。开展妇女解放运动,明确“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实行一夫一妻”等规定,在参政、教育和家庭等方面提高妇女地位,推动树立社会新风尚。创办社会保障事业,制定了红军优待、抚恤等政策措施。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初步构建了医疗卫生防疫服务体系,普遍建立了红色体育组织,大大促进了军民健康。苏区社会文化建设,使党深刻认识到要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仅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也要尽量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只有把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通过武装斗争夺取革命胜利,才能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了纠正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主持召开古田会议,提出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解决了红军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一苏大会”后,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加强红军中党组织的建设,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等,初步形成红军军政教育体系,提高了红军官兵的军政素质。在武装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等人依靠群众求胜利,探索了以依托根据地作战、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实行运动战等为基本原则的战略战术思想,解决了红军如何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去战胜强大敌人的问题,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靠着这些战略战术,红军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以人民群众筑成的铜墙铁壁为依靠,打出了“天兵怒气冲霄汉”、“七百里驱十五日”、“横扫千军如卷席”、“四破铁围奇中奇”的雄风,令国民党军心惊胆寒。

  为确保新生的红色政权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党和苏维埃政府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建立党内监察制度,负责纠察党内违反党章、破坏党纪及官僚腐败等问题。加强对政府机构的监督,成立各级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负责监督苏维埃机关、企业及其工作人员。逐步加强巡视监督,1931年制定《中央巡视条例》。探索创新审计监督,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颁布党历史上第一部审计条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广泛吸收工农群众组建突击队、轻骑队等,检查各机关工作情况和干部作风,并在《红色中华》等开辟专栏,对腐败行为和不良风气进行揭露和批判,深得民心。1934年9月,中央审计委员会发布总结报告指出,我们“可以夸耀着:只有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

     苏维埃红色政权道路探索实践的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上海建党,开天辟地;瑞金建政,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只有10年的情况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开展了为人民打天下、治国家的惊天壮举,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国际共运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美国记者斯诺谈到瑞金建政时感慨:在没有港口,没有码头,没有铁路的山林里建立起一个共和国,这是建国中的奇迹!

  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建设,加强了对全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统一领导指挥。当时,党领导的十几块根据地处于分割状态,影响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和指挥作用的发挥。中共苏区中央局的成立,加强了党对全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统一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加强了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苏维埃政权的统一领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成立,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红军,特别是中央红军。群团组织中央领导机构在瑞金的建立,加强了对全国各苏维埃区域群团组织的统一领导。红都瑞金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局部执政的党,逐步跻身中国历史的舞台。

  在探索建设苏维埃红色政权的实践中,毛泽东开展了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光辉著作,初步形成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群众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同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和当时党内“左”、右倾错误倾向作斗争,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新道路;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借鉴苏联经验,在政权构成、经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创造,开创性地构建了人民当家作主、妇女解放等一系列维护工农权益的制度和理念;率先高举抗日旗帜,发表抗日宣言,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吹响了驱逐日本帝国主义的嘹亮号角。所有这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敢于迈出关键一步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巨大理论勇气。毛泽东指出:“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所有这些,都是党的重大进步和重大成功。”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这一伟大精神,彰显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的深化与发展,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的先河和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始终牢记初心使命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都在这里试验过、预演过。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是苏维埃红色政权建立和发展的根本保证。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决议案指出,在苏维埃红色政权之下,共产党的任务是“要在正确的阶级路线之下领导并组织所有工农群众来巩固并发展苏维埃政权与红军,保证党对政权红军及其他武装组织和群众组织的绝对的领导作用”。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军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开展了有效实践。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苏维埃政权是真正广大民众的政权。党和苏维埃政府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主措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选举。对上杭县才溪乡选民在候选人名字下写上“好”、“不好”、“同意”、“消极”,甚至注上“官僚”字样的做法,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所有这些,都使民众对于行使管理国家机关的权利的基本步骤——苏维埃的选举,有了完满的办法,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苏区进行了3次民主选举,并颁布了选举法细则。在选举中,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一些地方达到了90%以上。劳苦大众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苏区成为当时中国最民主、最进步的地区。对此,毛泽东盛赞:“苏维埃政权的民主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实在是历史上任何政治制度所不曾有的。”发展新时代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不断凝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苏区时期,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什么事情都替群众想到了,红色政权因此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构筑了任何反动势力都打不破的铜墙铁壁。苏区人民义无反顾跟党走,倾其所有支援革命事业,为红军发展壮大、红色政权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群众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筑起新时代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