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资讯

话剧舞台以诗化意象诠释“右玉精神”

时间:2022-07-20 09:13:4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白瀛

     圆形转台中央,立着一棵“小老杨”,上方的环形灯架,时而升降时而倾斜;现实的生活情境,多重的时空结构,用写意的手法创造诗化意象……18日在京召开的专家研讨会上,山西省话剧院的新作《右玉》获得好评。

  日前在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的《右玉》,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右玉县黄沙洼村群众在县委书记唐汉元、县长黎润杉以及村党支部书记柱子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同“吃人”的风沙展开殊死斗争的故事。

  该剧总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主席王晓鹰说,全剧试图构建一种新的叙事结构,表现右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治沙绿化、改天换地、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该剧是王晓鹰追求多年的‘从假定性到诗化意象’理念的又一次舞台实践,具有哲思和诗情。”94岁的中央戏剧学院原院长、导演艺术家徐晓钟说,尤其那棵“小老杨”,虽然树干扭曲树皮粗糙,却始终坚强地挺立在舞台中央,这是“右玉精神”的诗意象征。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剧作家欧阳逸冰说,剧中圆形转台象征“地”,暴露在空中的环状灯架象征“天”,右玉人民在其间“战天斗地”建设美好家园;全剧表达了右玉人民对家乡的爱、对祖国的爱,深刻挖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重大主题。

  如欧阳逸冰所说,这一主题凝练在剧中一个女人多次吟唱的歌声中:“一阵风来一阵沙,黄沙洼里是我家。谷雨无云下不了种,遍地荒丘瞭不见一朵花……一年一场大风刮,刮开了漫山遍野万朵花。塞上边关今犹在,古往今来是谁改变了咱!”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徐健指出,演出具有叙述体戏剧的特征:叙述者老年唐汉元掌控着戏剧节奏,引导观众尽快进入戏剧情境,完成对历史的还原;歌队展现了右玉的生命群像,是民心起伏与走向的象征,是生命顽强与韧性的隐喻,是历史见证者与书写者的化身,也引领观众持续追问“右玉精神”的内涵。

  同时,专家也提出剧本人物塑造、演出方言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责任编辑:常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