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文化越位,必须严厉打击
作者:夕君
近日,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警方依法刑拘。涉嫌违法犯罪,就应交由司法机关处理,无需他人置喙,然而吴亦凡事件在网络上所引发的议论,再次令人对饭圈文化大跌眼镜,对网络环境心生警惕,暴露出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有受害者在网上爆料吴亦凡涉嫌违法犯罪并提供证据开始,他的粉丝就开始疯狂攻击,以受害者有罪论的思路“洗白”偶像。随着事件发酵,粉丝奇葩行为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直到吴亦凡被依法刑拘,粉丝的出格言论、行为也并未停止。所谓的“始于颜值、陷于才华、终于人品”,实际上是“始于颜值、限于颜值、终于颜值”,外加“崇尚法盲、几近疯狂、堕入病态”。也许这一个案较为极端,但是饭圈文化的狂热性、非理性、攻击性绝非个例。
追星行为本无可厚非,喜欢同一偶像的人们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也属正常。任何一个圈子都会有自己的文化,饭圈文化的存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控制在“圈地自萌”的范围内,没必要加以干涉。然而,当饭圈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为应援、打投等分配任务、设立奖惩机制,在网上“控评”,对“异己”开展人身攻击,其行为就走入了法律边缘地带。至于某些疯狂的粉丝在偶像车上安装跟踪设备,飞车堵截,甚至侵入住宅偷拍偷录,屡屡与艺人、无辜“路人”发生冲突,就已经涉嫌违法犯罪了。这种恶劣事件在近期已多次发生,饭圈的狂热频频失控,成为舆论事件甚至社会事件。
越位的饭圈文化除了短期内近乎寻衅滋事的奇葩行为,其长久的影响还在于破坏了平和沟通对话的氛围与共识,这一点在网络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各大网络平台,只要谁对某个偶像略有微词,其粉丝很快即如蝗虫般涌来,撕咬啃食并以此为傲,这副嘴脸很容易引起人反感、反击。久而久之,整个舆论场中的话语风格都变得极端、偏执、暴戾了起来。
走向疯狂的饭圈文化不可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目前,针对饭圈文化的各种研究与分析很多,视角堪称丰富,论证据说也相当深刻,然而有一个常识需要重申:不论饭圈文化成因如何多元、粉丝心理如何微妙、背后资本运作如何复杂,任何一个理性人都应该具备基本的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这是个不言自明的、极为简单的道理,不要用时髦的概念、术语忽悠得天花乱坠,反而把最为基本的主体责任放逐掉。忽视主体责任的所谓的研究、分析,很容易成为“堕落有理”的借口。
笔者曾在探讨饭圈文化的文章中提及,粉丝需要正确引导,网络平台等对规制饭圈负有重要责任,利用粉丝的冲动、疯狂牟利的资本应该加强自律、尊重法律。目前来看还需要补充一点,即法律有必要对失控的饭圈以及背后的资本给予严厉打击。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道德的一大来源是强制。面对不断挑战网络舆论和社会秩序的饭圈文化,以及背后作为推手和获利者的资本,依法从严打击的效果大概率好过一切劝说,因为一群装睡的人是无论如何也叫不醒的,但法律可以令他们不再装睡。
对于社会乱象,法律是最为有力的武器。但随时随地动用法律武器,这不大现实,芝麻西瓜一把抓,也容易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因而,对于饭圈文化越位所展现出的种种丑陋,人们出于朴素的正义情感予以批评,合情合理,有利于达成积极的社会共识。不过也要强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这句话不是仅针对饭圈中人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一个标榜独立、不属于任何饭圈的人在网络施暴,或以暴易暴,同样是错误的,网络没有赋予任何人私设公堂的权力,指出他人问题、提出合理要求的前提,应该是充分的自觉和自律。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违法、不犯罪、不言行失控并非是因为系统学习了法律法规,而是源自内心的道义约束。在饭圈女孩、饭圈男孩中间呼唤常识、重建尊重,才是长久之计。(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