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资讯

走街串巷的“小包警长”

时间:2021-01-26 11:01:40 来源: 法治文化委 作者:李佳芳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胡进)

  “群众生活中的小事,就是我们工作中的大事”,这是四川大英县公安局盐井派出所副所长包建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了真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社区民警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让社区警务室成为服务群众的桥头堡,2019年4月,在大英县公安局社区警务改革的背景下,刚刚从扶贫一线第一书记岗位退下来的他,又主动请缨成为了转轮社区的社区民警,当起了社区33条街道、42个机关单位、54个居民小区、20000余常住人口的“大管家”。

  每天,他走街串巷采集基础数据,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不厌其烦的调解各类“不起眼”的矛盾纠纷,凭借着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他累计化解涉及婚姻纠纷、家庭矛盾、财产纠纷等200余起,经他手调解的纠纷无一反复,做到零投诉、零反弹,不辞辛劳的他也很快就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红人,大家都亲切的叫他“小包警长”。

  家住政府广场附近的李阿姨平时酷爱在阳台种些花花草草,既打发时间又怡情养性,李阿姨平常是忙的不亦乐乎,而楼房属多年老房,平时浇花漏出的水渗透楼板,滴落的水滴影响到了楼下商铺的人员出入,店主张先生多次找李阿姨沟通,但收效甚微,双方矛盾不断激化。2020年7月的一天早上,李阿姨刚浇完花,楼上的水便开始滴滴答答的往下滴,刚好滴落到了一名进店男子身上,该男子直呼倒霉。张先生见状,气不打一处来,带着一腔怒气上楼找李阿姨理论,双方在争吵的过程中发生了抓扯,互不相让僵持不下。得知此事后,“小包警长”主动将双方请到了警务室,当起了化解矛盾的调解员。最终,“小包警长”的耐心调解下,双方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当面冰释前嫌。

  “很多纠纷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如果没人管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最后转化成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调解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感情问题。对政府有感情,才会把建设和谐社会当成自己的事;对派出所有感情,才会把调解工作做到极致,努力为派出所减负;对当事人有感情,才会有同理心去帮助弱小。调解是个民生工程,只有充满感情,负有责任心,对这个岗位心怀敬畏,才能干得好。”这是“小包警长”写在工作笔记上的一段话,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2020年3月,盐井街道某小区业主彭先生因出国务工,临走之前将其一辆摩托车停放在小区地下车库,并与保安口头约定代为看管。2021年1月,返家的彭先生发现摩托车不见了,遂以保安失职为由要求物业赔偿其损失,物业以保安岗位更换且未签订书面协议为由拒绝彭先生的赔偿要求,双方为此多次发生冲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