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资讯

司法部:“区块链+法治”向多方位多领域扩展

时间:2019-11-19 14:20:09 来源: 人民网-法治频道 作者:岳弘彬

    已在众多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

    去年以来,山东省司法厅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法治领域的应用,山东省司法厅副厅长迟丽华表示,青岛市仲裁委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司法仲裁领域的应用,于今年4月发起召开国际仲裁座谈会,邀请国际知名仲裁专家围绕ABC新产业(人工智能+区块链)座谈交流。同时,建立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切片技术的电子证据平台。

    在产权公证领域,设置了“原创保护”“维权取证”“固定电子数据”“申请出具公证书”“区块链功能”等七个模块,推动将公证服务延伸到知识产权产生、使用流转和权利救济的全过程,进一步简化知识产权电子证据固化、保存、认定流程,实现公证业务随时随地在线申请、线下线上共同办理。济南市高新公证处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电子数据保管平台,为音乐版权保护提供全流程公证服务。

    苏州市司法局王侃表示,苏州市司法行政机关推动公证机构以区块链节点身份加入到联盟链中,开展“存证”、“数据保管”等业务,以区块链技术的防丢失、防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为公证公信力赋值,以公证的国家证明力为上链数据的可靠性背书,推动公证行业拓展区块链公证应用新场景。为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注册、转让、质押融资提供全程公证服务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区块链技术,为银行网络贷款的签订和履行提供公证服务,为每一笔贷款全程记录交易流水,便于债权人在债务人违约的时候举证,针对股权、理财产品等质押类贷款,可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为金融行业降低金融风险提供保障。

    打造区块链在法治领域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具有平等,共享,开放,协同,存证的特点和优势,江苏司法厅厅长柳玉祥表示,围绕司法行政“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可以探索五个方面的场景应用,在行政立法方面,围绕促进科学民主立法,推动行政立法全过程信息上链。建立行政立法各环节数据链,对项目立项、意见征集、评议修改、法规规章审查等进行全流程存证,多渠道征求和智能化处理群众意见。利用区块链调取司法、执法等领域法律实施效果数据,进行立法后评估和多维度分析,提升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在行政执法监督方面,与执法部门共建联盟链,实现链上自动监督。推动执法主体身份、工作等信息在相应区块链节点共享,实现执法人员和执法对象的身份互信。全面公开执法行为、执法依据等信息,将群众举报、执法对象举证、管理部门监督等信息上链,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执法监督格局。

    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方面,实时记录管理对象行为,强化内外协同管理教育。对监狱罪犯、戒毒人员、社矫人员,推动与政法机关等部门建立区块链联盟,共享交换身份信息、行动轨迹、日常生活等数据,为监管、矫治、帮扶提供精准支撑,特别是对罪犯计分考核、行政奖励、刑罚变更等信息存证固定,以此构建执法追溯系统,促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

    在公证方面,广泛对接相关部门,快速获取数据,拓展办理范围,提高办证效率。在法律援助上,依托财产、消费等数据,准确判断申请人是否符合援助条件,解决“证明难”问题。在行政审批上,则可以通过电子证照自动获取,核实当事人身份、犯罪记录、执业资格等信息,减少或免除审批材料提供。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推动纠纷行为上链固证存证,辅助纠纷事实认定。将矛盾纠纷源头信息、调解笔录、调解文书等全部上链,实时对接网格、出警、医疗诊断、金融借贷等数据,形成电子证据,为诉讼、执法等提供支持。

    “区块链+法治”平台机制建设还需加强

    青岛仲裁委员会互联网仲裁院秘书长邵磊表示,维持区块链网络的稳定运营,需要一定量的节点来保持网络接入。然而,节点的运行需要一定成本,这就需要有合理的机制来吸引更多的节点参与,以确保交易被记录和维护。目前,这种联通机制尚未形成,节点的参与更多是靠自愿或随机性。

    区块链领域相关的法律远不完善,造成该领域缺乏预定规则,给相关人员的权益保护造成困境。因此,提高安全准入标准,有助于为行业达成指引性功能,为后续规则的制定打下基础。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