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浩气回肠的乡村振兴变奏曲
——评长篇纪实小说《南山谣》
《南山谣》全面展现了一个深度贫困村的振兴过程。作者是一对伉俪。丈夫欧阳艳飞是湖南省公安厅的机关干部,也是湖南省作协会员,深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掌握了大量鲜活素材。妻子周亦乔是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多年,尤其对中国农村贫困治理政策演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和共同富裕国策有深入探讨。作者全面解析了贫困村庄走向振兴的密钥,既有现实基础,又有理论高度,读后让人掩卷沉思,有所感悟。
一、走出机关,走出书斋,倾听时代的真实声音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动走出机关,走出书斋,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倾听时代的真实声音,把握时代发展的脉膊。
为了掌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真实情况,作者欧阳艳飞主动申请从事这项工作,以“扶贫专干”的身份从省城到了湘西,在古丈县老寨村驻村帮扶,整日翻山越岭,爬坡过坎,硬生生走遍了全村315户1378人,准确掌握了126户贫困户的家庭成员、生活状况、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和内心想法,和工作队一起制定了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为了深入了解驻村帮扶的人和事,他与工作队李小军、魏宏久、李江伟等人同吃同住,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与村“两委”成员邓兴海、吴清兵、鲁民主、宋道一等相知相交,同心协力,并肩战斗;与产业带头人瞿德好、吴玉明、张文志等有商有量,肝胆相照,共谋产业;与粟贵宪、向波、邓长财等贫困村民同心同德,祸福相依,安危与共,还采访了湘西州、古丈县、岩头寨镇党政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53人;37名省派工作队队长和78名工作队队员;230余名参与脱贫攻坚的社会各界人士,取得了丰富而翔实的一手资料。作者周亦乔参加了乡村振兴的课题调研,深入不同发展进程的村庄,对乡村振兴的现状、问题及推动进行了深入研究。
书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均能找到原型,他们既是芸芸众生,又是天地英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的工作队员钟伟民、郝刚和任兴,是以湖南省公安厅机关驻老寨村帮扶工作队队员为原型,融合其他省派工作队队员的事迹提炼而成。无私奉献、忍辱负重的基层干部向金山、李大方、陆民主、赵道一等人,是以老寨村村“两委”成员为参照,结合了十八洞、樟坡、科比等村的村干部形象塑造而成。披荆斩棘、筚路篮缕的产业带头人向有权、廖三好、麻有志等人,是以老寨村和其他村的能人为原型创作而成。还有岳中华、罗解放、白雪等形象,是现实生活中无数爱心人士的集成。
作者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最困难的群众,将他们鲜活的形象搬到了作品中,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帮扶他们。如贫困户吴兴旺,入赘到南山村赵开秀家,以一己之力挑起了自家和另外5个失能、生活困难近亲属家庭的生活重担,仍保留了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禀性,为了治好女儿的病,他在工作队帮助下率先前往省城医院做护工,最后带出了一批村民就业;杨孝天,近亲结婚,妻子离家出走,独自将一对弱智儿女抚养成人,在工作队帮助下,他在家门口养殖黑山羊改变了自身命运;张长生矮小瘦弱,膝盖残疾不能承重,妻子和两个儿女都是侏儒,女儿还有心脏病,他以往开口就是“天道不公”,工作队帮他建房、治病,让他从事公益岗位,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贫困村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幸生在了这个好时代,有负责任的党和政府,有充满爱心的国民,这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也是历史和现实最大的真实。
二、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反映人民的生动实践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是革命文艺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个文艺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显著变化的特定历史阶段,作者怀着深深的为民情怀,关注经济,关注民生,关注困难群众,反映人民的生动实践,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
作者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这个主题,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历史观,时刻关注着贫困村民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书中,工作队帮助村民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帮助村民解决看病难问题,让每个村民能得到及时救治;帮助村民解决住房安全问题,让每个村民能住得安稳。他们把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把电、自来水和5G接到了村民家里,同时不断改善产业发展、利益分配、乡村治理等深层次问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引发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中国要复兴,农村必振兴。农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南山村先后来过7支工作队,由于种种原因,产业一直没有起来,导致村民对发展产业失去信心。工作队长刚开始立足于引进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可由于村里不具备对接的条件,屡战屡败之际,钟伟民开始将目光向内,开始考虑符合老寨村村情的现代产业之路。他在吃透村情民情的基础上,组织村里的能人召开了诸葛会议,摸清了村里能做什么,再深入市场进行调查,了解市场是否有需求,然后引进州农科院科技助力团队进行科学论证、技术培训,再将扶贫资金当作引导和奖励资金,先行扶持了四个合作社,在条件成熟时再将部分扶贫资金以村集体名义投资入股,让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红利。针对闲置和抛荒土地,他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逐渐收回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开发利用,让土地不断增值保值,并建立了利益关联机制,实现了村集体、承包户和新型经营者多赢的局面。他整合十个村的扶贫资金,建立了20万羽绿壳蛋鸡养殖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创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让村民真正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这对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记录变化,记录永恒,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文学作品是用来凝聚和鼓舞人心的,应该最能打动人民大众的心,应该最能引起人民大众的共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作者敏锐地意识到我们必然面临着文化的重塑,记录变化,记录永恒,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中国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前进,一切都在迅速变化之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调整之中,我们不仅要改善物质生活,也要丰富精神生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作者对此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在作品中设置了专门的情节进行表现。南山村是偏远闭塞的原始村落,思想观念与传统的小农经济相伴相生。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讲究法治和诚信。文章开头,作者巧妙地通过帮扶办负责人朱安稳与工作队员任兴关于“空腿”的对话,表明人民群众对诚信的渴望,对失信者的憎恨,提醒工作队员和基层干部要诚实守信。然后又通过村民张长生对前来帮扶的村主任李大方的冷嘲热讽,展现了失信造成的危害,哪怕就是做好事,人民群众也不相信。贫困村庄的现代化进程,就是执政者按规矩办事、不断取信于民的过程。作品中工作队长钟伟民通过一件件的实事,逐渐取得了村民信任,赢得了民心和支持。为了化风成俗,工作队设立了爱心积分超市,把需要提倡的事情都设置成了不同的积分,积分可以兑换日用品,润物细无声,引导人们遵规守矩,诚实友爱、向上向善。为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互助五兴”,要求每位党团员联系五户村民,学习互助兴思想、生产互助兴产业、乡风互助兴文明、邻里互助兴和谐、绿色互助兴家园,使南山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利益分配机制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益分配机制变化史。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利益分配机制的调整至关重要,好的分配机制能让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反之则会动荡不安,生灵涂炭。作品中,工作队长钟伟民正是意识到了这点,制定了符合南山村实际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土地、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都能产生效益,形成了资源整合的良性循环,从而使全体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不断健全民主议事规则,村里的重大事项,由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所有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让村民的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工作队协助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给南山村留下了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风气。
《南山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一部浩气回肠的乡村振兴变奏曲。
编辑: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