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原创

《戏码头》:百戏同台 兼容并包

时间:2022-10-26 09:19:13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张锐 夏静 通讯员 张滨 郑轩

     自2018年开播以来,湖北卫视《戏码头》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强大的嘉宾阵容、匠心的舞美设计,再现武汉戏曲“大码头”风采神韵,接续书写戏曲艺术传承与传播的艺坛佳话。日前,《戏码头·中国戏曲流派专场(京剧篇)》已在湖北卫视收官。梨园老中青荟萃一堂,各流派竞展风华,赢得喝彩连连。

  “湖北对京剧有很大贡献,《戏码头》特意来到京剧的发祥地——北京,录制‘京剧流派专场’,这也是京剧的一次寻根之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戏曲学者谷曙光说。

  百年前的武汉,除了本土戏曲外,也是京剧、越剧重镇。从长江上游下来的川剧,从汉水下来的秦腔,都汇聚到武汉的舞台上,呈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戏码头》这档栏目的推出,正是继承了百年前这种百戏同台、兼容并包的精神。

  2018年,《戏码头》一经推出,各剧种领军人物,带着一方山水孕育的一方乡音相聚武汉。参与《戏码头》的嘉宾,都期待在这方舞台上展示技艺、推介戏曲,让古老的中华戏曲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戏码头》接连推出全国大学生电视戏曲挑战赛、“中国好搭档”巅峰挑战赛、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等一系列赛事,青年们用戏曲点亮青春,用青春激活戏曲。

  在第二季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上,为了呈现完美的表演,广州粤剧院红豆粤剧团的李嘉宜,特意准备了“行头”——由15位师傅连续一个多月缝制而成的戏服。她这一份对传统文化的至真至诚,打动了许多评委与观众。

  上海京剧院文武小生孙亚军,以满分100分的成绩,荣获第二季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总冠军。他说,戏曲演员需要《戏码头》这样的舞台。这份殊荣,是前辈给予的鼓励,更是自己从艺生涯的新起点。自己将肩负起青年一代的责任,敢练敢拼,不辜负老师的培养,也不负伟大时代。

  2021年,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戏剧首位“梅花大奖”得主、耄耋之年的尚长荣,不辞辛劳远赴武汉担任《戏码头》评委。随着年事渐高,他越发感到将经典作品传承下去是一个京剧“老兵”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很欣慰,长江后浪推前浪,喜看艺坛已有后来人。

  三两步万水千山,三五人千军万马。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它不但有手眼身法步的舞台技艺,还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想看戏,但是总觉得看不大懂。”这是不少青年人在初识戏曲时遭遇的困窘。如果说,戏曲欣赏是有门槛的,那么,多年来《戏码头》所做的,就是孜孜不倦地“建桥搭梯”,帮助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在《戏码头》主创团队看来,戏曲人过去相对比较“保守”,不是在艺术创新上的保守,而是对外的传播不够。在今天多元文化交织的年代,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如果不去传播,传统戏曲的市场就会越来越萎缩。而要打开这个市场就需要潜心解读戏曲的现实环境,找到戏曲在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戏曲传播跟戏曲传承同样重要,戏曲传播需要守正创新,需要破壁,要让戏曲艺术能跟时代脉动合拍。

  在“陪你看戏、为你说戏、帮你懂戏”的思路下,《戏码头》摒弃了传统戏曲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连轴唱形式,通过舞台竞演、演员真人秀、背景故事讲述、戏曲专家导赏、点评等多种形式,讲他们从艺的人生态度、人性光芒,讲中国的戏曲生态、文化魅力,讲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以此拉近戏曲和年轻人之间的距离,推动戏曲大众化、年轻化传播,最终实现“让你爱戏”的目标。

  14个剧种,24位青年演员,15位资深评委,3位优秀导师,2位重量级观察家,湖北卫视连续8天黄金时段直播……2021年9月10日至17日,《戏码头》全国青年戏曲挑战赛(第二季)震撼上演。8天里,仅《戏码头》官方微博,就有1.9亿次阅读、2.7万次讨论。

  今年夏天,在古色古香的北京东苑戏楼里,旦角梅(兰芳)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老旦李(多奎)派,老生谭(鑫培)派、杨(宝森)派、马(连良)派,小生叶(盛兰)派,净角裘(盛戎)派,这些集中国京剧之大成的流派,在《戏码头》的舞台上粉墨登场、各展风采,台上唱念做打,台下娓娓道来流派渊源、特色、典故、人物,俨然是一部京剧艺术大观。

  在尚长荣看来,《戏码头》这档戏曲综艺,做的是一件弘扬民族戏曲艺术、民族文化的大好事。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沈健瑾称节目很好地展现了京剧这个国粹的传奇历史和最美风华。有观众惊叹,一下看到这么多名家、这么多名剧的集中展示,即使在名角云集的北京都是很罕见的,真是“太难得、太过瘾了”。

  《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6日 16版)

[ 责编:张倩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