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原创

做实“三个优化” 打造“三个中心” 眉山全面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

时间:2020-09-23 11:11:07 来源: 法治文化委 作者:李佳芳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姜郑勇)

  9月初,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等100家法院获表扬。此次被表彰法院以基层人民法院为主,四川省仅三家法院入选,其中仅眉山一家中级法院。

  眉山中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不断优化诉讼服务工作平台、职能和方式,着力打造纠纷有序分流的“集散中心”、案件高效化解的“门诊中心”、事务集约办理的“服务中心”;全力推进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在建设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

  1+1大于2  “眉山经验”搭新台

  去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的意见》发布,首次提出“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诉讼服务”工作要求。

  多元解纷“眉山经验”是眉山中院的“金字招牌”,曾两次被写入最高法院全国人代会工作报告,并入选中央改革办选编的全国首批深化改革案例。

  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运化,是眉山中院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抓手。2019年,眉山中院被四川省法院命名“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

  在两个“一站式”的新蓝图下,多元解纷“眉山经验”与诉讼服务强强联手,搭档出“1+1>2”的效应。

  眉山中院成立诉讼服务中心,与市诉调对接中心合署办公,涵盖立案庭、诉讼辅导室、简案速裁团队、司法辅助办和网管中心,由分管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配备两名副县级的专职副主任,统筹负责全市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

  对照“两个一站式”建设要求,将诉讼辅导、登记立案、立案调解、简案速审、辅助性事务办理、申诉复查和信访接待、信息化支持和法治文化宣传八大功能42项职责纳入诉讼服务中心。

  同时,眉山中院迅速出台《诉讼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立案登记办理规范(试行)》《诉讼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定岗明责,规范服务行为。依托“辅分调裁审”分层递进化解纠纷模式,完善“诉源治理”、立案登记、诉非分流、速裁快审、审辅分离、诉访分离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流程。

  2019年,全市法院新收案件增长率同比下降5.83%,其中新收民事案件同比下降0.27%,执行案件同比下降0.57%;结收比、结案率排名全省前列,审判综合质效持续提升。

  随着两个“一站式”建设的深入推进,服务大局也更有作为。

  2020年4月,眉山中院、市司法局、人民银行市支行、市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下发了《眉山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建立了金融纠纷行业性非诉调解机制,成立了金融纠纷调解协会并入住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同时成立了眉山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5月11日,四川农信眉山办事处向联席会议提交了对一批金融借贷诉讼案件和抵押物处置变现的执行案件进行协调化解的申请。2日后,眉山中院召集联席会议召开了首次案件研判会,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到场,就上百件纠纷制定化解方案,并落实到人。

  “三个中心”运转 司法服务“加速度”

  近日,因未拿到房产证,东坡区某小区部分业主长期拒交物业费。小区物业公司将其起诉至东坡区人民法院。东坡区法院委托价格争议纠纷调解室进行调解。

  调解室受理后,立即安排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人员开展调解工作。经过与小区物业公司和欠费业主反复沟通,调解室深入了解掌握价格争议纠纷情况,全面分析各方诉求和争议点及双方各自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后,将3起矛盾纠纷双方通知至调解室进行当面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并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

  便捷解纷,案结事了,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以来,眉山法院不断优化诉讼服务职能,着力打造纠纷有序分流的“集散中心”、案件高效化解的“门诊中心”、事务集约办理的“服务中心”。

  持续完善诉讼辅导,让矛盾纠纷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出台《诉讼辅导暂行办法》,实行“一案一表一台账”的卷宗管理,由办事群众做出书面评价。2019年全市法院诉讼辅导满意率达100%。

  针对实际情况,出台《民商事案件调解前置程序工作规定(试行)》,对婚姻家庭、相邻关系、物业、交通事故和小额债务等类型纠纷适用调解前置。

  2019年,全市法院新收民事、行政一审案件中有13915件可调案件的当事人接受了诉讼辅导,当事人同意诉前调解的有7878件,分流占比56.6%;诉前调解成功4897件(含412件放弃诉讼的),成功率达到62%。

  为进一步增强诉讼服务中心实质化解纷功能,眉山法院邀请金融、医疗、家事、道交、拆迁安置和集体土地流转等行业性,律师、妇联、人民调解、基层组织等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人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参与诉前和诉中调解工作。全市共50名调解人员常驻诉讼服务中心,390名调解人员进入法院邀请调解员名册。同时,还重点加强了婚姻家事、物业管理、金融保险、医疗卫生、道路交通、房地产交易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全市各乡镇(街道)法官联络站(点)覆盖率达100%。

  做优繁简分流,组建民事简案团队和繁案团队,并将简案团队纳入诉讼服务中心管理,提升繁简分流效率。眉山中院民事简案团队配备员额法官10名,占全院法官员额的23.8%,2019年办理了全院73.06%的民事和行政一、二审案件,平均审理时间33.88天。

  信息技术支撑 快捷便民“掌上办”

  “法官,现在这情况,公司欠我的工资不发怎么办?”今年2月3日,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严重期间,洪雅县法院通过微法院小程序受理了35件涉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这35名农民工主要分布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乐山、广安、巴中等地,涉案金额达40多万元。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的同意下,洪雅县法院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模式的科技优势,于2月6日集中开展线上调解,当天就圆满调解成功。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由被告在2月20日前支付工人工资。承办法官又在线指导双方当事人将自动生成的调解协议在线签字确认。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通过“非接触式”调解案件76件,调解成功70件。

  不仅是一站通办,诉讼事务还能掌上办,远程办,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腿。

  去年7月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移动微法院”试点法院以来,眉山法院强力推进“移动微法院”运用,率先实现全域、全员覆盖,率先完成全省首例“移动微法院”跨域立案,全省首例在线诉前调解。今年1至7月份,全市法院通过“微法院”立案8128件,审查通过8061件,占全部民事一审案件和执行案件的30%以上。

  眉山中院还积极与市司法局、市律协等共同推进在线诉讼服务,应用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网络平台,突破场地、人员限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

  推行诉讼事务在线办理,专人专岗负责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充分运用移动微法院和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等多渠道全面推进电子送达、在线信访、材料转接等业务。

  今年上半年,眉山法院在“诉讼服务指导中心信息平台质效考核”中评分排名全省第一。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