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书写抗疫的“中国故事”
浓墨重彩书写抗疫的“中国故事”
——“舒勇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画展侧记
光明日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庭语
6月18日,“舒勇每日一画致敬战疫英雄”主题作品全国巡回展在湖南省博物馆首展。本次画展共展出舒勇149幅以抗疫故事为主题的水墨画和首次亮相的以丝路金桥图腾雕塑为主题创作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油画,同时展出的还有2020年湖南省第五批援助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的部分捐赠物。
画家舒勇从1月26日开始,以每天创作一幅画的形式,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崇高的敬意。舒勇以中国画的文化符号,讲述中国抗疫故事,讴歌抗疫英雄、民族精神,生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社会传递了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舒勇作品《众心成城》资料图片
疫情无情,人有情
舒勇1974年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历时两年创作的《丝路金桥》,成为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标志性雕塑。
1月27日晚上10点多,舒勇在朋友圈连发4条信息,记录了他的“每日一画”行动第一幅画——《众心成城》的诞生。他说:“家里的工具非常简陋,也只找到几支很破的笔。但是我相信,只要有诚意,只要大家团结起来,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能创造奇迹!”
“突如其来的疫情没有给我们准备的时间,扩散速度之快超乎我们想象。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面对未知就会退缩不前,战疫更加重要的是‘战’,一种勇往直前的态度,一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舒勇说。
虚实结合,重情不重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曾在《醉翁亭记》中寄情于山水,有感而发。这种虚实结合的典范引来后人无数赞扬。
在疫情期间,不少90后,甚至00后出现在了抗疫一线。“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罢了。”舒勇在网上看到这段话后,便创作出了第4幅作品,并引用这段话作为画作的题目。
长沙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90后护士唐映霞在看到这幅画作后对记者说道:“回想起当时做决定之前还是有点害怕的,但一想到自己身为护士,又看到那么多同事奋斗在前线,就毅然决定前往一线。”
第7幅作品《钟南山》,是舒勇在看到钟南山仰头睡在高铁餐车中的图片有感而作的。虽然画作中的人像与真人有些出入,但它所表达出的对钟南山院士和广大逆流而上前往抗疫一线的战士们的一种敬意,引发无数共鸣。
长沙市第一医院主治医师唐圣才感慨:“这些作品不只反映了我们医生的所作所为,更多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
随着全球疫情的暴发,舒勇把视野从国内转向了世界,推出了以世界各国国旗的颜色与元素为基调创作的新山水画系列。在每日一画行动的第80天,舒勇发布了《发蓝希》作品,并配文说:“我坚信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世界终将重启,战胜病毒,也相信在疫情过去之后,各国人民对谁是朋友、谁是敌人,都会看得更加清楚,找到真正的朋友携手未来,将是所有国家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感动之外,更多是担当
“抗疫是一场人民的战争。”而战争中不仅需要“坚船利炮”,更需要一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精神,这引起了舒勇的思考。他说:“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精神的传颂人,所以必然要以创作方式与许多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对这场灾难的抗争中,系统思考个体与自然、民族、国家以及世界之间,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价值观体系。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悲悯去秉承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坚持艺术良心与艺术理想,精益求精,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
直至今日,舒勇仍然在创作之中。“对舒勇来说,这一百多天的苦与乐,早已超出画者的范畴。未来可能会超出两百天,甚至更多,作为文艺工作者,他已经做好了迎接艰苦创作的准备,对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在战疫中展现的力量更加敏锐。舒勇把这些感动与思考,激情与热爱,都投入到了画作之中。”湖南省文联副主席邓清柯说,“这一场画上的战疫,对作者和观者而言,既是特殊的水墨记录,也是关于中国精神的思想洗礼。”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3日16版)[责编: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