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原创

“爱心GDP”成为陶都温馨的人文名片

时间:2020-01-15 10:52:11 来源: 宜兴日报 作者:赵辉

  岁末年初,尽管寒意浓浓,但陶都广袤田野涌动着股股暖流。募集善款6793万元,注册志愿者扩容至32万,各级好人287人……去年以来,宜兴三项“爱心GDP”全线飙红,释放着向善向上向前的正能量,不仅让冬日的陶都倍添暖意,还为宜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又一张温馨的人文名片。

      携手共建,构筑立体慈善网

  新年伊始,在市捐赠中心负责人骆鸿舜的规模企业认捐单上,已经密密麻麻排满了企业名称。与往年相比,今年这份企业慈善大礼包不仅分量重而且来得更早,尤其灵谷化工、国信协联等规模骨干企业,认捐资金早在去年12月中下旬便提前到账。

  “去年,市慈善会共募集善款6793万元,同比增长近30%,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骆鸿舜透露。去年以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市慈善捐款渠道不断拓展,慈善资金实力加速壮大,形成了慈善“一日捐”、企业认捐、定向捐赠、冠名基金、村级慈善基金、慈善拍卖等多元捐赠、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尤其是一批企业家讲诚信、讲担当,社会参与度高,是宜兴公益慈善指数上升的关键。2007年起,我市便开展企业协议认捐活动,百余家企业签订了20年认捐协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慈善捐赠主体已从单一的企业捐赠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参与度也愈发广泛。其中,慈善冠名基金成为越来越多的在外乡贤、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的活跃地带。目前,全市已有130个冠名基金,母本资金近1.3亿元。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还开出自己的慈善“特色菜单”。宜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先后组织成立云帆教育基金等16只基金,用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激励老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如期完成学业。南京市宜兴商会启动潘东村特色农业种植项目,试点实施精准扶贫,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实施产业脱贫。江苏兴达文具集团有限公司相继创建了兴达脱贫致富基金、兴达大病救助基金等慈善基金,资助农户200多户,发放春节慰问金500多万元。

  随着捐赠渠道日趋多元化,慈善组织的触角延伸到基层、走进了村庄,与广大坚持兑现慈善承诺的诚信企业等携手架起一张立体化慈善网络。我市通过设立村级慈善基金,资金“村募村用”,通过多年的试点,已拥有23个村级慈善基金,基金总额超2500万元,居全省县级市前列。

      志愿服务,彰显精准专业化

  在徐舍镇民主社区,拥有一支500余人的诚勤志愿者服务队。去年,通过走访调研以及“告家长书”问卷调查,了解到小学低年级学生下午放学后无人照顾的“三点半难题”后,根据部分家长需求,有的放矢地推出了“关爱驿站”志愿服务:由4位社区志愿者和1位学校志愿者,放学后将孩子接到“关爱驿站”。

  眼下,在宜兴,这样的“订单式”志愿服务已成为常态。2018年8月,我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试点县(市、区)。为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市启动“点亮行动”,即“群众点出需求,志愿团队亮出服务”,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随着“点亮行动”的开启,一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近年来,休闲农业兴起,樱桃种植户多了起来。但樱桃很难种,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而且容易遭到病虫害的侵袭。根据种植户需求,市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了志愿者支队茶果小分队,对樱农的需求实现“召之即来”。万石镇针对当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通过整理分析群众微心愿征集表后,开展“我是万石好居民”新市民管理项目,为石材市场新市民提供精准服务。

  精准对接志愿服务,还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的热情。

  湖㳇镇“乡村爱餐厅”,每天来就餐的老人约有500人,30多位60多岁、相对年轻的老人,本是接受服务的对象,但他们主动加入义工队伍,为那些岁数更大、更需要服务的老人端送饭菜。宜城街道谈家干社区“让爱循环”项目,通过积分卡,把居民、商铺、物业等串成一条“爱心链”,志愿者人数从最初的100多人增至400多人。一项项志愿活动拉近了居民与社区、物业之间的距离,原来的老大难物业管理问题也随之化解。在群众的广泛参与下,保利大剧院、紫泥公社等一批社会主体也主动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促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网络建设向编织全市域网络延伸。

  目前,全市已拥有32万注册志愿者,示范团队1000多个,先后建成了“睦邻YI家”“阳泉溢彩”等20个标准化志愿服务站及300多个志愿服务点。“点亮行动”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市民有需求可随时登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上平台”,提交服务需求,从而实现单向“送服务”模式向双向互动“你点我送”服务转变。

      身边好人,感召更多有爱人

  城区文化广场上有一块特殊的区域,那里展出的一幅幅精美图片,不是风景名胜,而是一张张最平凡又最美丽的面孔。“爱心老人”姜达敖、“献血达人”万汉强、“寻亲大姐”吕顺芳……30余张最美面孔组成了一幅温暖人心的“好人图”,成为广大市民学习典型、投身公益的指路明灯。

  “在宜兴文明网上,也有‘陶都好人365’和‘文明播报’栏目,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最美榜样。几乎每一天,栏目的人数或故事都会有新变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黄波说,近年来宜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热心公益的“好人”,在他们的感召下,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这源自陶都的人文土壤、历史积淀和社会环境的孕育,尤其是源自近年来宜兴市对道德模范的培育引导、对典型事迹的深度挖掘。”近年来,宜兴大力倡导崇德向善、守信明礼的价值取向。其中,市道德讲堂总堂活动自2016年开讲以来,坚持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大力弘扬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各类美德善行,宜城街道等镇、街也积极开展“十佳”新时代文明实践新人新事等评选活动,积极倡导和发掘身边凡人的道德故事,努力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郁氛围,让道德力量直抵人心。

  用身边模范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典型鼓舞身边人。随着个体善举被认同、被复制,在陶都大地上形成了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高塍镇胥井村村民陈方大,坚持多年为村民免费放映露天电影,他说,这是受“爱心老人”姜达敖的影响;张渚镇善卷村近百名村民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这与“献血达人”万汉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好人”费炳华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退休教师办起家庭辅导站。在爱心人士周庆联的带动下,全市150多名爱心人士参与到相关助学活动中,结对帮扶了500余名川、黔等地区的贫困学生,累计捐助金额高达300多万元。

  目前,宜兴已培育出6名国家和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涌现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各级好人代表287人,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可贵品质,描绘了宜兴最亮的城市风景。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