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一捧源头之水
作者:红雨(吉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音乐主持人)
“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哥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晚会,两位歌手正在深情演绎《月影的深情》。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歌声中浪漫纯美的意境,完美映现着博览会的主题——绿色生活,美丽家园。
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字幕上显示,原曲:云南弥渡民歌《小河淌水》;整理、改编、填词:尹宜公。电视机前的我,忽地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几位歌唱家也曾演唱这个曲目。2008,2019。昨夜月明,今夜月明。世界一次又一次地聆听中国,聆听中国的小河淌水……
我因为做民族音乐节目,2000年曾专门写过《流淌的音符 永恒的旋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赏析》,可我那时并不知道《小河淌水》的源头在哪里,有着怎样的经历,映照过哪些时光;但我的生活、生命中,一直响着它哗哗流淌的声音。直到2019年,我终于联系上了尹宜公先生的女儿尹晓兵大姐。在我详细了解《小河淌水》的源头后,意外于它居然有着那样的红色基因,《小河淌水》的身世,居然紧依着共产党人浴血奋斗的身影、共和国升出地平线的雏形!
1942年,18岁的云南弥渡青年尹宜公考入云南大学,校园里又多了一位反对投降、坚决抗战的进步青年。青年尹宜公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就是在那样的岁月中日益强烈起来的。抗战胜利后,尹宜公又投身到反内战的斗争之中,并成为党领导下的“南风合唱团”的骨干。“南风合唱团”办了一本《教学唱》刊物,该刊物主要刊登革命歌曲,抵制国统区的靡靡之音。那些激荡着青春与热血的音符唤醒了更多民众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也鼓舞着青年学子追寻崇高的理想。
尹宜公不止一次对女儿说,中国共产党人真的是有着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目光,建设新中国所需要的一切,那时就都在他们的视野之中。“南风合唱团”和《教学唱》杂志,一直秉持平民化的风格,致力于发掘和抢救优秀的民族音乐,用心搜集整理各地民歌。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年轻而优秀的政党其思想的睿智通达,其胸襟的博大高远——即便是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依然不失向美向雅的品格,用扎根于民间深处的优美艺术,引领民众冲破黑暗,奔向光明;正是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认定了共产党。
1947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尹宜公的耳边忽然传来一阵歌声——确切地说是一段段的旋律。他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原来是“南风合唱团”的同志华明邦在用“啊”音反复哼吟一些乐句片段。他内心一动:这旋律多么像我小时候在家乡听到的山歌《放羊调》啊!他的眼前立时出现了一幅醉人的画面:圆融静美的月夜、沁人心脾的山风、淙淙流淌的小河……
他激动不已,飞奔回宿舍……他将家乡弥渡地区的民歌《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糅合、再创,新的旋律诞生了,《小河淌水》的前两句新词也随之涌出:“哎!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深山。”
尹宜公激动、兴奋!但他并不满足。他要让曲调的跌宕起伏更能呈现山势水音、更能宣泄心中的情绪。一个又一个夜晚,一地又一地的月光,一程又一程的山间小路。云南大学那座标志性的法式建筑——会泽院,仿佛成了尹宜公“转经”的佛塔,而他置身其中的革命事业,要“普度”的又岂止是眼下,更是一个新时代,就像他后来在《〈小河淌水〉纪事》一书中写到的那样:他要表现的是一种“深沉的追求和呼喊”。他终于赢得了音乐缪斯的青睐!他终于找到了感觉!他终于创作出一首全新的对唱歌曲——《月亮出来亮汪汪》。
尹宜公第一个拿给江鹜看。江鹜是“南风合唱团”的指挥,也是《教学唱》的主编。江鹜只比尹宜公大三岁,却是一个“老革命”,当年为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女扮男装在社会上闯荡,后来投身革命,并且长期以男性身份从事革命工作,她不只性格刚烈、沉稳果敢,更有着很深的音乐造诣,有着一般人不具备的精微细腻的音乐感觉,是尹宜公打心眼里敬佩的人。江鹜一拿到尹宜公的歌谱,便情不自禁地小声哼唱起来。“尹宜公,这首歌太美了!她是古老的大地长出的音乐新芽!”
正是在江鹜的建议下,歌名改为更加简洁、明快的《小河淌水》。
1947年第2期的《教学唱》杂志发表了《小河淌水》。同时发表的还有《绣香袋》《大理海子挨挨》《隔山叫你山答应》《竹四郎》等七首弥渡山歌,作者都是尹宜公,只是当时署名均为赵华。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里,和尹宜公并肩作战的还有廖必均、邹宏楷、史永佩等,他们同住在云大后门古城墙上的一座破旧的小土楼里。秘密的《新华通讯》《教学唱》等进步刊物都是在不起眼的小土楼里刻写印刷的。尹晓兵大姐说,每当父亲和她讲起小土楼和地下斗争的岁月,就会眼含热泪。1983年,老人家故地重游,看到当年的小楼已被幢幢高楼、广场、林荫小路所代替,心中的感慨化作一首小诗:
“云大城头小土楼,
巍然屹立古城头。
小窗灯火破黑夜,
青春热血仰北斗。
‘新联’小组论世道,
‘南风’壮歌聚战友。
《新华通讯》播云岭,
《小河淌水》传五洲。
今见云大高楼幢幢起,
难觅当年小土楼!
小楼小楼今何在?
化入砖瓦,建成新高楼!”
《小河淌水》发表后,迅速地传唱开来。歌曲中所描绘的静谧祥和,悠远绵长的牵挂和情爱,无忧无虑的山野风情,不正是老百姓所企盼的幸福吗?不正是无数共产党人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目标吗?《小河淌水》以及刊物传播出去的其他红色歌曲,像一粒粒火种,在广大青年心中点燃;像一汩汩溪流,滋润千万人的心田。
1947年的那个春天,是尹宜公的生命永远铭记的怒放,他不仅创作了《小河淌水》,还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穿过炮火硝烟,这条有着红色基因的小河迎来新中国的曙光。1953年,土生土长的云南歌唱家黄虹最先将《小河淌水》在全国唱响,之后又在布达佩斯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了这首“东方小夜曲”,从此,这条从云南弥渡发源的小河一路向前,流经无数的高山、平原、峡谷,融入两岸的万千风景。它的整理者、改编者、填词者尹宜公,也如一条小河,汇入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和进行伟大建设的滚滚洪流之中。
尹晓兵大姐曾向我转述父亲对她说过的话:“《小河淌水》的产生,与家乡弥渡的历史文化、与当时的革命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是在革命事业需要、革命事业引导的音乐实践中,获取了专业素养和创作激情。如果没有‘南风合唱团’,没有《教学唱》杂志,党不派我去工作,我不但不会走上革命道路,也不会激发出自己的音乐潜能、创作出《小河淌水》。”
我想起尹老古稀之年自我评价的豪迈之言,这也成为他一生的写照:此生如小河淌水,一世归大江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