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视点

创作更多承载青春记忆的“主打歌”

时间:2022-07-08 10:32:44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雨馨

  统观时下流行音乐节目,怀旧风甚是普遍。王心凌、孙燕姿、周杰伦等活跃于千禧年前后的歌手纷纷登台,引发“80后”“90后”集体大合唱。对此风潮,有人欣喜,感慨“青春杀了个回马枪”;也有人嗟叹,认为“华语流行音乐进入漫长枯萎期”,将来有哪些作品可供今天的少男少女回忆。

  青春岁月往往是人们最为怀念的人生篇章。上述翻红的“老歌汇”,曾陪伴了“80后”“90后”的年少时光。如今,这一代人已成社会中坚,不仅愿意重拾那份“遗失的美好”,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和消费能力,音乐节目投其所好非常正常。昔日偶像重登荧屏,熟悉旋律再度响起,“匆匆那年”的集体记忆被唤醒,观众收获满足,节目收获热度。这个意义上,怀旧风越吹越猛,其实也是市场选择的过程。

  但要看到,“情怀牌”越打越灵,并不必然得出“当代流行乐坛没有金曲”的结论,为“00后”“10后”将来“无旧可怀”而嗟叹就更没必要了。“80后”“90后”当年接触音乐的渠道相对有限,更容易形成趋同的“音乐口味”、成就“一统江湖”的时代偶像。相较之下,当代青少年是互联网原住民,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十分丰富,且审美旨趣愈发分化。民谣、说唱、国风、电音……各类兴趣圈层更加闭合。当更多人习惯呆在自己那一方“音乐天地”,自然很难出现过去的那种“火热”场景。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可以凝缩记忆、建立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一种群体性认同。因而,每代人都会对自己青春岁月的“主打歌”带有滤镜。这其实也是在提醒广大创作者,能够写出陪伴一代人青春的音乐作品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事情。尤其今天,音乐制作成本走低,听众版权意识觉醒,网络发布作品简便易行,算法推荐还能帮助“草根”优秀作品被大众熟知,可以说是一个创作的黄金年代。哪怕受众喜好分化,但只要能沉下心来,用心打磨,就能在自己的受众赛道里赢得认可。

  流行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反映年轻人的状态。“年龄壁垒”固然存在,但今天的创作者至少可以从讨论中看到人们对流行音乐不变的热情,勇敢去探索属于今天的乐与路。(雨馨)

[ 责编:崔益明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