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艺术十月点“燃”上海城
中国文化报记者 洪伟成
十月的上海,秋高气爽,日丽风和,点亮申城街头巷尾的,不只是缤纷的金秋色彩,更有让人为之炫目的艺术流。10月12日至20日,第五届上海街头艺术节(以下简称“街艺节”)如期而至,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的街头艺人齐聚浦江两岸,在静安、长宁、徐汇等8个城区的30多个表演点,为市民和游客献上了近百场精彩纷呈的表演。
包括变脸在内的众多非遗项目也是上海街头艺术的重要内容 何雯亚摄
活动期间,静安、徐汇、杨浦三区分别举办街艺节开幕系列专场,10月20日将在长宁举办闭幕专场,其他各区举办的专场也各具特色、个性迥异。短短1周时间内,百余名街头艺人集体亮相,与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
徐汇专场在徐家汇公园开设了夜场,沪剧、戏歌等“混搭”的沪剧音乐演唱会别开生面,让夜幕中的街心花园充满欢声笑语。杨浦专场“嗨·互动”更是热闹,台上台下“嗨”成一片,中外艺术各显其能,将喜庆欢乐的氛围传向四方。
本届街艺节期间,全城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还在持续,街艺节凸显“我和我的祖国”主题,为金秋上海营造出来自街头的文明、温馨、和谐、快乐氛围。由俄罗斯、意大利、美国、新西兰的街头艺人与上海街头艺人共同合唱的民歌《茉莉花》,在原先的旋律中加入了丰富多元的配器,听来层次感更丰富,感染力更强。那首镌刻着所有中国人深厚情感的《祝福你,中国》此时此刻再度唱响,使现场观众的情绪更“燃”。
上海是全国首个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的城市。5年来,上海持证街头艺人已从第1批8人扩展到如今的第14批,共250多人。他们个个身怀绝技,穿梭在上海街头进行精彩表演。
自2014年至今,上海街头艺术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从静安公园起步到今天,上海街头艺术可谓“四面开花”,目前已发展到在静安、长宁、黄浦、徐汇、杨浦等8个城区的街头、广场、公园、商圈设立表演点。持证街头艺人会集了来自我国多地及其他15个国家怀揣音乐和艺术梦想的250多名艺人。街头艺术已成为上海一张越来越闪亮的城市名片,在助力打造“演艺大世界”的同时,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着城市旅游的发展进步,也为繁荣上海“夜经济”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来自西班牙,到上海工作已经5年。”一名说着流利中文的金发男子向记者表示,“过去以为街头艺术只有欧美大城市里才有,想不到我到上海不久就看到了丝毫不比老家逊色的街头艺术。”通过街头表演的平台,街头艺人向各方人士传播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抒发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积极情怀,展示出忠于艺术执着理想的不懈追求,受到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喜爱和欢迎。
作为街头艺人的管理机构,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承担着对街头艺人的科学管理职责。5年来,街头艺人的持证考核管理有序,表演点逐步增多,表演质量也越来越专业。
“可以说,上海街头艺人这支队伍一直在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大。”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如今,每一批街头艺人都要经过严格考核、培训持证上岗。有的现在已被评为‘上海最佳街艺’,或者‘最有人气街艺’,甚至代表中国到国外参加传播中华文化的宣传交流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上海街头艺人中,2/3是拥有高学历的“80后”“90后”。街头艺人的表演形式也从比较单一的几种发展为当下的30余种,包括钢琴、键盘、手风琴、吉他弹唱、萨克斯、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尤克里里、箫、马头琴,还有滑稽杂耍、高跷、阿卡贝拉合唱、民乐组合、水晶球大环、街舞、苏格兰风笛、西班牙弗拉明戈舞等的表演。令人惊喜的是,非遗手工艺也出现在街头表演中,中国结编织、葫芦雕刻等20多种手工艺,每每让行人停下脚步仔细端详。
连续举办5届的街艺节,不仅成为展示城市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也营造了整个城市的喜庆氛围,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如今,街艺节已成为“魔都”旅游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