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活态文化的典型代表。从流传千年的民歌、戏曲到巧夺天工的剪纸、刺绣,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无穷创造力,也承载着[详细]
2024-08-07
1934年7月,曹禺先生的《雷雨》发表。戏剧舞台上,隆隆隐雷伴随着国人抗争意识的觉醒,走过了漫长的岁月。90年后,同是7月,“东艺制造”的舞剧《雷雨》与[详细]
2024-08-05
编者按 本报7月12日《学术争鸣》栏目刊出的文章,就高科技进入戏剧舞台的利与弊展开论述,引发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持续探讨。 本期我们继续这一话题。池浚从丰[详细]
2024-07-26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是但丁《神曲》中的一句格言。它使我想起了一则中国的笑话:祖孙二人进城,孙子骑驴,祖父跟着步行。路人甲见到了,批评他[详细]
2024-07-19
舞台上英模人物时常可见,话剧《钢铁战士》却突破了同类题材常规表达范式,不仅讲述了海战英雄麦贤得的辉煌壮举,更呈现了他成为英雄之后不断跌倒、爬起的漫长岁月,着[详细]
2024-07-17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记忆深处的疮疤,是刻在一代代中国人骨子里的痛。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舞台作品,如何把这难以言说又一定要言说的痛苦呈现在观众面前?近日,在天桥[详细]
2024-07-09
虽然当下文艺市场活跃、文艺需求旺盛、文艺作品丰富,但能够振聋发聩提出某种思想观念、美学原则的文艺批评并不多见 一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像今天这样,在文[详细]
2024-07-05
近期,天津音乐学院版民族歌剧《二泉》在天津武清剧院首演。作品以多幕歌剧的形式,讲述了民间艺人阿炳(原名华彦钧)虽然屡次遭遇坎坷,但依然凭借顽强的意志在艺术创[详细]
2024-07-03
古装剧较以前在质量上有明显提升,此看法已渐成业界共识。前有《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长安十二时辰》《清平乐》,后有《风起洛阳》《风起陇西》《梦华[详细]
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