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的繁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现代化与文艺息息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如此。
新近有一个事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2022年10月,正在太空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引用中国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名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表达在太空的所见与所想,并配有从太空中拍摄的中国风景照片,引不少网友赞叹。空间站无疑是现代化的顶级标志,而王羲之的名言又赋予这一切以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这一事例引发我们对现代化与文艺,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艺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重新思考。
于文艺而言,中国式现代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同时又对新时代文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究竟占据什么地位,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怎样有效发挥作用,文艺在这个现代化进程中自身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都是我们迈向新征程之际,必须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回望历史:文艺的参与和推动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创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最全面、最精辟的阐述。
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国防、党建等方方面面。它将深刻改变我国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在这个宏大的系统中,文艺属于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艺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助力,也是它的目标之一。
作为“更高地悬浮于空中”(恩格斯语)的文艺,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的构成要件,同时它又如清风和清泉,穿越时空,润物无声,渗透于人类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不论是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我们都能看到文艺的身影。中国式现代化为文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文艺都始终活跃于其中,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仁人志士很早就开始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却历经坎坷和磨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自觉地推行四个重要方面的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地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回望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各个历史时期,文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独特贡献。特别是最近十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为亿万人民群众投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放眼世界:各国现代化历程中文艺的角色
现代化,是进入文明社会的人类之共同追求。在人类不平衡的发展史上,现代化主要有四个梯次。早期现代化国家,如英格兰、法兰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基本是单一的工业化;后崛起的德、美、日、俄等,扩展到主要是经济、政治、技术、社会等领域,但都很少触及文化;“亚洲四小龙”注意到了,却主要以儒学为思想根基,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常常处于紧张对峙状态之中。
在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饰演了不同的角色。总体上看,主要有参与、疏离、对抗三种情形。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在此又一次突显。参与现代化建设的,并不是都有价值;而疏离或反抗的,有的却能传之久远。这当然与各国国情和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其现代化偏向有关。但这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美国是一个不设专门文化部门的国家,却格外重视文化艺术,对文化产业予以大力支持。百老汇、好莱坞、时代华纳、三大电视网等,几乎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主宰。美国文化艺术界虽不乏反抗者,但大多数却是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的政策和行动。日本的现代化走过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二战”后基本是追随美国,后来把创意产业纳入国家经济运行系统,文化艺术开始深度嵌入现代化进程。日本文化界张扬“日本特性”,自觉生产出具有日本味的影像和梦想。他们把动画片、漫画、电视剧、电子游戏等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传播系统,以期“让日本变得酷起来”。日本的这一发展策略,看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其中,通过动漫、影视、游戏及流行乐等方式,将日本的追求与梦想筑基于日本传统之上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对于中国及许多后起国家来说,一方面要吸取先发现代化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务必要注意规避和防范它们所出现过的失误和偏向。美式现代化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西式现代化的特点和缺陷,所谓“现代病”,主要就发生在美欧现代化上。区域失调,两极分化,竭泽而渔,物欲膨胀等等,绝不可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日式及印式现代化进程中也有一些倾向性问题,特别是涉及传统与现代的磨合时,也有一些顽症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吸取前车之鉴,中国号巨轮才可以绕过激流险滩,驶向浩瀚的大海。
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文艺的独特作用
文艺往往是时代最敏锐的感应器和重要的助推器。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文化艺术发展规律后,精辟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如今我们已满怀豪情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新时代的中国文艺也应该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助力,以不断涌现的优秀新作,激发亿万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阔步前行。
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虽有可借鉴的经验,却没有先例可循。因此必定是既有荣耀,也会有艰辛;有坦途,也肯定有坎坷。文艺因此不仅要呐喊助威,还应该在艰难之际激励士气,在遭遇坎坷时补偏救弊。现代化需要“现代人”,只有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人,才能承担现代化的使命和职责。作为培根铸魂的当代文艺,在培育“现代人”方面具有重要优势。同时,在防范和医治“现代病”方面,文艺尤其具有独特的“疗效”。所谓“现代病”,固然是社会病,但其实也是心理病。心病当用心药医,文艺常常就是最好的一剂“心药”。无论你是焦虑、躁动,还是孤寂、寥落,优秀的文艺作品都会让你提振信心、奋发有为。对个体是如此,对群体亦然。
根植于深厚传统土壤的文艺,深得优秀文化的精髓。因此,这样的文艺作品就可以使现代与传统实现契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义与利”、“礼与力”加以协调,对“利”与“力”予以节制。文艺曾令多少利欲熏心者回头是岸,又让多少在红尘中迷失的人们幡然醒悟!这方面,近期的《山海情》《人世间》很有代表性。这两部作品一个聚焦乡间,一个着墨城区,恰好全面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蜕变与新生。其重要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唤醒了群众的传统优秀美德,舍小利为大义,以昂扬进取的姿态进入沸腾的现代化建设中。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满怀信心地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也一定能获得更大的繁荣,铸就新的辉煌。
(作者朱辉军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