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评论的人民性
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进行文艺批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研究方面的重要理论贡献,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评论一以贯之的科学方法论。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的论断。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的“历史的、美学的”评价标准的经典论断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回应时代召唤,加入“人民的”这个在当下文艺批评领域亟须被强调的标准,这种朴素中包含的深切用意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文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最根本的立场和最鲜明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文艺评论作为“文艺审美判断的理性表达”,在文艺创作生产全链条中,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起承转合的关键环节,是连接文艺作品与观众的纽带,是贯通文艺理论与艺术实践的桥梁,是接续社会主义文艺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脉络,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艺高质量发展、引领文艺从高原攀向高峰的不竭动力。
文艺评论的“镜子”和“良药”效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肩负着培根铸魂使命的文艺事业提出了新要求,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寄予了新的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些重要论述,既及时而深刻地回应了当下文艺工作面临的任务与现状,也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一脉相承。
文艺评论和艺术创作是一体两面、对立统一的关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文艺评论和艺术创作犹如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车之双轮、鸟之双翼。文艺评论既要映照文艺现实,又要参与文艺发展。艺术作品为文艺评论提供研究对象,而文艺评论是艺术创作的一面镜子。
艺术作品质量好不好、叫不叫座,文艺评论应该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真实地予以分析、反映、投射,保持严正锐利的风骨,从立场上保持文艺评论的公信力,不能失真,不能设置太多的“美颜”“滤镜”,否则就会失去“镜面”的真实性和“良药”的有效性。
用好文艺评论这个共产党人的“锐利武器”,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的阐释和对创作的指导,也引领着时代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同时对整个文艺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动、指引、激励作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既是文艺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和人民的呼声,应当成为文艺评论家的时代自觉。
文艺批评,为人民而担当。这是促进文化繁荣的历史重任,是文艺批评家本身肩负起的应有责任,也是对其职业操守的要求。文艺批评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文艺批评作用大、影响深。作为共产党人手中的锐利武器,文艺批评通过深刻阐释党和人民的文艺立场,指引、规范文艺创作和生产坚持正确方向,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近年来,大众传媒的世俗化倾向降低了艺术评论的门槛,一些文艺评论局限于对艺术作品的创作总结、褒扬赞赏等方面,很少涉及带有根本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此外,批评界本身缺少共同信守的学术标准,文艺评论更应自觉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持文艺评论的人民性需要“真正的批评”
在文艺领域,文艺批评就要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批评家就充当着鲁迅先生所说的“剜掉烂苹果”的任务,“把烂的剜掉,把好的留下来吃”。
“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不能都是表扬甚至庸俗吹捧、阿谀奉承”“不能因为彼此是朋友,低头不见抬头见,抹不开面子,就不敢批评”“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说服力,不利于文艺健康发展”。文艺评论究其本质是批评,既然批评,就应该一针见血,简明扼要、直击要害。批评家和艺术家应既是朋友又是对手,在思想和审美的相互碰撞中,不断地挑战、应战,彼此借力,相互砥砺,彼此成就,共同实现文艺的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工作前置,加强评论人才培养
当下的文艺评论工作大多是对已完成的作品做出评论,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尽管其中不乏一些有见地、一针见血的批评,但是对于一部已完成的作品来说,按照相对滞后的意见进行修改,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
现在的很多文艺评论,只满足于对已经成形的作品评头论足,提出一些零敲碎打、不疼不痒的修改意见,对作品整体意义不大,而一旦提出伤筋动骨的修改意见,就不是小打小闹的事情。
作为艺术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绝不能只是事后进行打磨提高,其作用应该前置,在创作立项前、创作过程中以及创作完成后都应该及时介入。如果在创作初期,就以恰当的形式提前介入,从主题思想、人物设置、叙事方法、情节构思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与审视,在创作全流程中进行纠偏、把关,将起到启发和促进的积极作用。
此外,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吸引、培养评论人才也是重中之重。如何做好文艺评论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文艺评论的奖项,通过评奖发挥其导向、示范作用,建立科学的文艺评论标准,激励文艺评论者不断提升自身理论修养,建立一支敢于批评、敢于亮剑的评论者队伍,营造健康的文艺评论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考虑着重发掘、培养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行业发展、创作实践开展,组织文艺评论人才研修班,并使其成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头脑清醒、思想敏锐、学术造诣深、社会影响大、使命担当强的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队伍。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艺评论的使命任务就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评判标准,敢于“剜掉烂苹果”,敢于亮剑,敢于做“真正的批评”,不断引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审美新风尚。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都为文艺评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提供了遵循。尽管文艺评论领域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乱象,尽管用文艺评论“培根铸魂”之路并不平坦,我们仍需磨砺好、使用好文艺评论这个共产党人的“锐利武器”,始终牢记文艺评论者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坚守文艺评论的人民立场,发扬求真务实的评论品格,永葆文艺评论话语体系与时俱进、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文艺评论工作就一定能“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虽道阻且长,然行则必至!
(本文系胡芳、赵莹、王颖在中共文化和旅游部党校2021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获评的优秀毕业论文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