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本经济制度演进看国家治理效能提升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吸纳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全新的概括与工作部署。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开放包容。制度既有历史的连续性或稳定性,也会由于环境变化和技术改进等发生演化和变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经过长期不懈探索而逐渐形成的,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而日臻完善的。全会在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开放属性,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全会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并上升为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科学内涵,形成结构优化、统一协调、运行有效的有机整体。从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巩固好、发展好公有制经济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从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不断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与知识、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进行市场评价贡献报酬的分配机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开放、包容、吸纳和调整能力。
二是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内在地包含了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目标追求。在指导方针上,改革开放以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动后富”,新时代则明确要求“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实现公平效率协调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始终注重两者的阶段协调,不断校准发展的坐标,统一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在实践路径上,一方面让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充分发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让政府“看得见的手”着眼国家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率,推进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是前无古人的创新事业,是复杂的、大规模的制度演进工程。不仅要求建立繁荣富裕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应直接导向民生保障的政治坐标,其最终目标应该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通过制度变迁提高人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满足公平价值理念的追求。
三是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稳和度的辩证统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从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从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探索了70年。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宏观政策要稳,在党的十九大又强调宏观调控要有度。“宏观政策要稳、宏观调控要有度”精准概括了新时代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根本要求,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供了基本遵循。稳在于宏观政策不能朝令夕改,是相对静态的。宏观政策稳定,市场主体才能稳定预期,企业才能有序竞争,避免市场的误判和投机行为;度是动态的空间、幅度和范围,政府能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明确了市场和社会的选择范围,决定着市场的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微观政策才能放活,才能增强市场主体内生动力,反过来才能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稳是度的前提和基础,度是稳的体现和保障。稳和度二者的辩证统一,构建了一个稳定的宏观政策调控系统,构成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清晰边界。从实践上看,政府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遵循的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准则;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秉承的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现代市场规则,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与深刻体现。
四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中国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重构国家与市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生产关系,推动国家从封闭控制向开放治理转化,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活力。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持续改进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体制推动与政策支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是要不同体制资源的优势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就是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作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打破了所有制板块间在经济政策、管理条例、收入分配等方面机制上的壁垒,将不同所有制产权融合在同一企业中,既发挥国家资本的作用,又防止出现对私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造成的市场机制扭曲,有利于放大各类资本的功能,实现高质量的融合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设计,不仅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私有财产保护提供了支撑,而且有利于激发各种要素活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