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短视频带偏孩子价值观
内容夸张没营养、以偏概全误导人、迎合口味易上瘾,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孩子能不受影响吗?据报道,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刷视频的时间久了,行为模式、价值观念跟着跑偏,让人忧心。
不能说家长杞人忧天,虽然平台纷纷设置了未成年人模式,但规避这种模式的办法五花八门。短视频内容哪来这么大的吸引力,让青少年沉溺其中刷个没完?无非是有的表演夸张,吃个东西挤眉弄眼、做呕吐状,怎么猎奇怎么来;有的含暴力、低俗桥段,打个游戏,一会儿扬言“一刀弄死这个老六”,一会儿疯狂飙脏话、大喊大叫;有的传达怪异价值观,什么“作业纸张很锋利,容易划伤人;写多了作业容易累,会得近视眼”、“珍爱手机,远离作业”,胡话张口就来……这些吸睛的画面,或是污言秽语,或是三观不正,在孩子面前显得尤为刺眼、刺耳。
关键是,孩子认知尚不成熟、分辨是非真假的能力较弱、又没有自控力,很容易受短视频影响。有些内容,大人看了知道低俗,孩子却偏偏喜欢这些“屎尿屁”的梗,还动不动就模仿一番;大人明白用语规范,孩子却把网络热梗写进了作文里;大人知道有些博主为了吐槽、娱乐故意夸大说辞,孩子觉得“简直说到了我心坎里”,还用学来的话术反驳家长——老师留作业叫“压迫学生”,家长布置学习任务是“破坏亲子关系”,抄写生字单词是孩子“压力源头”。一个个大道理、一顶顶大帽子从孩子嘴里煞有介事地说出来,真令人哭笑不得。
或许有人会说,看一条短视频问题不大,哪有那么严重。那如果看十条、二十条,还天天如此呢?别觉得危言耸听,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1亿,其中11.9%的未成年用户在工作日平均看短视频超2小时,7.2%的未成年用户在节假日看短视频超5小时。也就是说,对于相当一部分孩子,刷短视频是他们业余生活的全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怎能不受影响?有不少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承认,所用手段和方式都是从网上学来的。
在“全民触网”的时代,孩子完全不接触短视频也不现实,跟着高质量短视频能学好多知识,许多网络热梗也是孩子的社交话题。但教会孩子如何合理用网、不被短视频奴役,值得好好琢磨。除了督促平台制定规范、严把内容关,更重要的是朝夕相处的家长要合理引导。有些家长为图清静,把手机甩给孩子当“电子父母”,孩子怎么会不上瘾?孩子面前,若大人刷视频都没完没了,还怎么以身作则,告诫孩子别眼馋?
如何与短视频共处,是孩子必上的一课,也是家长的必修课。家长和老师,既不必把短视频当洪水猛兽,也要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用网习惯,而不是被短视频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