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交流

反正音乐不会骗我

时间:2021-07-26 09:18:58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刘颖余

 

  作者:刘颖余

  “反正音乐不会骗我,她就是爱我,什么都给我,我什么都拥有;反正音乐不会骗我,她就是爱我,什么都不管,音乐会心疼我……”

  音乐综艺节目《谁是宝藏歌手》,上周以宝藏歌手们合唱的一首《音乐爱我》收官,催取泪花一片。

  我孤陋寡闻,以为这是节目的主题歌,但后来再找来听,才知道,这首歌2015年即告问世。音乐人常石磊当时在另外一档音乐综艺《中国之星》中,演唱了这首自己作词作曲的作品,同样令现场的林忆莲、袁娅维等一众歌手瞬间泪奔。

  无须怀疑,这是首好歌,一首简单而又走心的好歌。《谁是宝藏歌手》借用它,非常贴切,无比契合宝藏歌手的心情,配合现场过往的画面,难怪那么多歌手要哭,连主持人何炅也泪眼婆娑。

  但借用毕竟还是借用,就像《谁是宝藏歌手》借用韩国综艺一样,总让人感觉怅然若失。想起当年街头随处响起的《想唱就唱》,我们或许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音乐综艺的黄金时代再也回不去了。

  固然,节目诚意十足。正如飞行推荐人胡海泉所说,每个音乐综艺背后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而《谁是宝藏歌手》展现的是对音乐的诚意——来自全国各地的歌手隐去姓名,以符号为代称,仅凭自己的音乐获得推荐人和观众的认可,这样的设计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无论“藏”住他们的是时间还是作品,是人气还是舞台,他们爱音乐的心不死,渴望歌唱的热情从未泯灭。

  所以,作为因搞笑为人熟知的跨界歌手锤娜丽莎才会流泪说:“这是我人生第一个正式以歌手身份唱歌的舞台,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其实我本身有社恐,来到这里不是因为社恐好了,而是这里的人刚好都对。”

  “这里的人刚好都对”,道出了《谁是宝藏歌手》的真正“卖点”。这是少有的一档关注音乐人生态的栏目,所以它淡化竞技色彩,让音乐回到本源。除了推荐好歌,节目中还有一些关于音乐的讨论——诸如人红好还是歌红好,一个歌手应不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改变风格,也都是很有价值的。

  但在早期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后,我必须承认,后期的节目没有那么抓人了,赛制的繁复、剪辑的混乱,可能都是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没有让人记得住的歌和特别黑的“黑马”。一个号称尊重音乐的节目,没有让人记得住的歌,没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歌手,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许多推荐人和宝藏歌手们被其他音乐综艺节目挖掘过,王源、陈粒、房东的猫、李莎旻子、金池、孟慧圆、闫泽欢等,都曾出现在其他节目中,观众的新鲜感自然要打折。

  江美琪、金海心、满江的出现,的确是节目的惊喜,但所谓“怀旧杀”,也会边际递减的。至于陈楚生,似乎还没有到怀旧的年龄,杀伤力当然也有限。倒是流量明星王源的串场,让节目获得了较多的关注。有人称王源为节目的“收视福星”,当不为过。

  这自然也无伤大雅,但一个声称不重流量的节目,最终还得靠流量明星来维持收视率,是不是也有些尴尬?

  《歌手》落寞离场,人们寄望《谁是宝藏歌手》接棒前行,但现在来看,无论是收视效果还是行业声量,后者都未能复制前者开播即爆款的出圈路径。

  《谁是宝藏歌手》的高开低走,再次证明,今天的音乐综艺越来越难做。垂直细分和内容创新,是基本的两大路径,但没有好的音乐资源,音乐综艺再想做成爆款,实在太难。对音乐综艺,我们一方面需降低对它的期望,另一方面,还有赖于各个平台形成合力,重新打造新的音乐工业化体系。

  音乐不会骗人,但只有情怀也是不够的,要让好声音找到好歌曲,让好歌曲找到好声音,让好的音乐人找到好的出口。如此,音乐才会更好地“心疼”大家,音乐人也才能更加心无旁骛地去做好音乐。(刘颖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