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交流

沙湾派出所 “四三”模式顶起群众满意的新高度

时间:2020-12-30 14:51:45 来源: 法治文化委 作者:李佳芳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刘冉 童钟涛)

  绥山毓秀,沫水钟秀。沙湾是郭沫若先生的故乡,是四川乐山的工业重镇和旅游新区。沙湾派出所是沙湾区的城区派出所,共有民警21名、辅警21名,其中中共党员22名。他们秉承沫若故里“坚韧奋进、厚德崇文”的优良传统,以党建为引领,以平安为目标,视群众为亲人。他们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全力打造平安祥和的沫若故里。他们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被四川省公安厅评为“最强支部”、被乐山市公安局评为“十佳派出所”、“优秀党支部”,荣记集体三等功三次,民警立功授奖45人次。沙湾区在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列、全市前茅。

  党建引领,“三法锤炼”带一流

  沙湾派出所坚持党建引领队建、党建引领业务、党建引领服务,打造了一流的民警队伍,培育了“领导率先垂范、民警奋勇当先”的派出所精神。一是在艰巨的任务中锤炼党性。以艰巨的任务为“磨刀石”,引导党员民警在反恐防暴、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作先锋、打头阵,锤炼党员意志,凝聚团队合力,形成战无不胜的必胜信念和强大的攻坚克难能力。2020年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沙湾派出所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核查疫区车辆186台次,核查疫区来辖区人员218人次,摸排、掌握活动轨迹,巡查各街道、社区、农村劝阻聚集人员3000余人次,沙湾派出所全体民辅警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没有一人退缩,涌现出了刘珉华、康龙这样的优秀党员、先进典型,他们站在了防控疫情工作的第一线,将辖区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护在身后。二是在履职尽责中锤炼党性。把党建融入治安防控、服务群众等日常工作,鼓励党员民警在常态性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由党员民警担任人口最多社区的社区民警、负责治安最复杂地段的治安防控、化解矛盾最尖锐的群众纠纷……。党员民警在最艰巨的任务面前说“我来”,成为沙湾派出所斗志昂扬、克敌致胜的“法宝”。三是在培树典型中锤炼党性。把学典型、塑典型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重容,通过培养民警身边的典型,鼓励全所民警争先进、创一流,营造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派出所民警程正伟被选举为沙湾区人大代表,民警刘珉华、郭宁被评为全市“十佳社区民警”,民(辅)警共40余人次立功授奖。在典型的带动下,全所迸发出强大的工作激情,以全局12%的警力扛起了全区70%的接处警任务。

  发动群众,“三支队伍”助平安

  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推动建立了三支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处处有眼睛、事事有人管”的群防群治格局。截至2020年5月,城区连续3年无重大恶性案件、无街面“两抢”案件,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6%,群众满意度提升6个百分点,公安工作呈现“两无两降一升”的良好态势。一是保安队伍协防“点”。发挥沙湾企业多、保安多的优势,协调城区企业、公司、店铺保安员协助开展治安联防。保安员上岗期间,协助维护周边50米的社会治安。辖区共400余名保安参与治安联防,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部位全覆盖。二是“四车两员”协防“线”。将出租车、保洁员等“四车两员”纳入防控体系,发挥其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优势,采取“以奖代补”动员该群体参与治安联防。二年来提供有价值线索43条,兑现奖励3.6万元。2019年7月,沙湾派出所通过一名出租车驾驶员提供线索,现场抓获一名盗窃财物的犯罪嫌疑人,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三是“红袖标”协防“面”。按照实有人口2﹪的比例,在沙湾镇六个社区建立了660人的“红袖标”队伍,由社区组织开展巡逻防控,进一步织密了城区治安防控网络,缓解了警力不足对治安管控的掣肘,确保了辖区治安持续良好。

  化解矛盾,“三张清单”护稳定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矛盾纠纷多发的社会现状,创新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三张清单”,实现了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化解。一是矛盾纠纷排查清单。采取“1+2+N”的形式,在每个社区落实1名社区民警、2名辅警和N名治安信息员,按照社区民警“三不”要求,每天“五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专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矛盾纠纷排查清单,确保辖区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清、症结清,做到了矛盾纠纷、重点人员、治安风险三个无“疏漏”。二是矛盾风险评估清单。由派出所长组织乡镇、社区、居民小组长和社区民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研判,评估出“黄橙红”三个风险等级,分别由社区民警、派出所分管领导、派出所长包案化解,确保了化解责任落实,有效杜绝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乱点排查清单。针对“乱点部位矛盾多”的治安特点,制定了治安乱点排查清单,排查出的乱点乱象由派出领导负责,按照“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的要求集中整治,解决现象,消除根源。二年来,共整治治安问题相对突出的重点部位5处,辖区矛盾纠纷下降37%,同时消除了“黄赌毒”等违法犯罪的滋生环境。

  打防并举 “四帐”工作法重民意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以侠骨柔情倾情服务人民群众。每天采取建帐、晒帐、督帐、销帐的“四帐”工作法,对辖区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治安防范、案件办理上采取做减法的思维,逐步化解了存量,减少了增量。工作中,将治安防范、案件办理同社会化评价工作相结合,在全面落实市局社会化评价“十条措施”和分局一系列宣传措施的实践中,在创新开展的辖区可防性案件上门回访的实践中,在日常同辖区群众交流交往中,针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经过收集、过滤、梳理,通过“四帐”工作法,对存在的问题“消肿”治病,解决了与人民群众“最后一米”上存在的问题。2019年、2020年上半年,在省厅社会化评价回访数量三倍于2018年同期的情况下,派出所共产生不满意评价数仅5条,同比下降64%,群众回复率提高43%,满意率提高41%,涉警投诉下降46%,群众满意度居全市前列,公安工作实现了“两无三降一升”,即无重特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大幅上升。

  服务群众 “三个平台”连民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打造了服务群众“三个平台”,搭建起倾听群众呼声、方便群众办事的“连心桥”。一是推出“一街一警”制度。派出所每名民警负责一条街道的服务工作,每周至少1个工作日上门走访服务群众,主要收集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调处矛盾纠纷和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目前,辖区17条街道全部落实了包街民警,实现了城区全覆盖。二是建立警企联系制度。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推出警企联系制度,每名民警联系一家辖区企业,每月至少3个工作日上门开展户籍业务、安防指导等工作。目前,全所共联系企业29户,帮助企业办理暂住证3200余本、指导整改安全隐患60余起、化解纠纷180余起,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建立警民微信群。为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包街民警在每条街道建立“警民微信群”,及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为群众说话、说事等提供了“键对键”的实时沟通平台。共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200余次、开展上门服务24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400余条,90%的服务申请实现了最多跑一次,30%实现了一次不跑。

  不忘初心方显民警本色,矢志不渝守护沫若故里。沙湾派出所将以枫桥式派出所创建为契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整合社会资源,进一步深化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服务措施,努力打造“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乐山治安首善之区。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