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枫”警唱响“四部曲”,筑牢平安“防护墙”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胡子聪)
“一村(居)一警”警务机制是市局党委聚焦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基层警务创新的重要民生工程。今年以来,惠州市公安局大亚湾区公安机关在市局党委和区委、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聚焦“务实”“补弱”“做优”“提效”四部曲,奋力推进全区“一村(居)一警”工作不断提档升级、进位争先。
聚焦“务实”,持之以恒对标村警工作“主旋律”
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工作要求,按照党委指示精神和工作部署,主动作为,确保“一村(居)一警”各项工作务实抓牢。
通过集中学习教育、个别谈心交流等方式,不断深化全警上下对做好“村警”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持之以恒坚定推动“村警”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驻村考评“指挥棒”作用,将村居基本情况、文化背景、社区每日动态、重点人员管控、三小场所安全监管等内容,量化为村警“五率”考核标准(群众走访率、信息采集率、矛盾化解率、任务完成率、村居百姓满意率)的具体指标,通过做实“六联”举措(实有人口联管、矛盾纠纷联调、安全隐患联治、社区服务联动、社会信息联采、防范教育联宣)及每日巡查、每周点评、每月通报等制度,实现“三个确保”工作目标(确保考核工作考全、考细、考精,考出实效;确保群众关切关心、意见诉求,实实在在得到落实;确保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得到实实在在提升)。
聚焦“补弱”,问题导向挖掘村警工作“内潜力”
不断优化驻村(居)警力构成,目前全区39个村居,配置驻村警力123名,其中民警40名,辅警83名。不断完善健全“村警”工作机制。促成驻村(居)民警同时兼任39个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将相关业务部门、辖区街道办、村(居)两委、大型企业纳入“村警”工作管理体系。
不断提升驻村(居)警力工作业务能力素质,坚持以会代训、以考促学,学以致用,每月召开村警工作例会,定期组织业务培训,立足岗位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有效解决日常驻村(居)工作中遇到的矛盾问题。不断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不称职或工作出现严重纰漏的驻村(居)民辅警,坚决追责问责。此外,积极争取到党政机关的大力支持,在经费保障上取得明显突破,有效解决了村警工作人力、物力、财力保障问题,也极大地提升了村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焦“做优”,科技赋能打造村警工作“智慧脑”
以“湾区e网通”平台为基础,研发出一套集“建、采、服、管”于一体的信息采集系统,通过落实用、管、考、比等措施,构建了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生态体系,实现基础信息采集、人像(车辆)比对、轨迹追踪、任务推送等基础功能应用。目前,“视频+门禁”安装2600余套,日均信息采集量26万余条。
通过研发“一村(居)一警”微信小程序工作平台,实现了驻村信息显示、工作指令下发、群众举报互动、视频即时通话、驻村工作日志、驻村工作轨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评价点赞等8项功能。
通过平台把权限分配下放到各派出所所长,压实派出所督导村警工作落实的主体责任。
借助工作平台,打通村警手机终端公安网与互联网数据壁垒,实现了点对点、点对多点视频调度及会议功能。
通过平台实时掌握村警工作动态,村警办、派出所领导对每名村警每天去了哪里、干了什么、成效如何,随时都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同时,通过拓展平台功能,把刑警、巡警、交警等警种的相关工作纳入“一村(居)一警”工作平台,打通村警工作平台与110接处警链接,实现了一键指令,多警种即时联动的警务模式。通过“做优”科技赋能,打造了村警工作强大智慧大脑,有效提升了村警工作的质量、效率。
聚焦“提效”,擦亮品牌唱响村警工作“进行曲”
通过科技助力,改变靠两腿走访服务模式,实现村警工作在线互动和“指尖服务”,打通了全场景信息采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工作效率不断提升。通过不断优化便民服务,构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服管人”多维一体新常态,实现了在线为流动人口提供租房、找工作及一键“零”跑申办居住证等便民服务功能。
通过推进“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工作,提炼了“三微工作法”“五到工作法”“一摸排、二化解、三报告”等一批可复制可操作特色做法;建成了东联村、桥东居委、新畲村、霞涌社区、衙前村等一批亮点村(居);打造了我区信息采集、矛盾调处、工作考评、警务联动等一批驻村工作品牌;涌现出邓淦培、罗见福、罗显伟、刘开财等一批优秀的驻村民辅警。目前,“一村(居)一警”警务模式工作成效日益凸显,赢得辖区广大群众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