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活动

什么是国风?他们在海外用琴声和舞蹈回答

时间:2022-07-15 09:35:09 来源: 新华社 作者:尚栩 杨骏司源

 

     中华文化艺术在海外有着很多“知音人”。而如今,中国年轻人不仅能与外国朋友面对面交流,还能通过海内外社交媒体更广泛地“链接”受众,把自己所理解并深爱的“国风”传递给世界。在新华社记者牵线搭桥下,请“云欣赏”一场跨国联动的“国风对话”——

  身穿汉服、弹拨琴弦,一把古筝、一枚中国结,留学法国的中国“古筝姑娘”彭静旋在巴黎塞纳河畔、波尔多街头广场传递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令当地听众折服。

  凌空飞旋、身姿俊逸,一把红扇、一副水袖,执教英国的中国舞者马蛟龙在伦敦塔桥、特拉法加广场展现中国传统舞蹈的风采,引发当地观众惊叹。

  为何要传播“国风”?彭静旋的答案是,“我爱国风”,“相信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希望介绍给世界上更多朋友。

  如何理解“国风”?马蛟龙的答案是,“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础,经过现代化创作的一种国有风范”。

  彭静旋自小学习古筝,已在法国求学多年。她说,自己在法国街头表演古筝的初衷非常简单——“分享美好,分享音乐”,同时也期待“将古筝作为一个桥梁,让更多法国人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乐器”。

  彭静旋说,初次在法国街头弹奏古筝时“还比较忐忑”,大多选择《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传统曲目,但随着渐入佳境,她的尝试越来越多元,用“中国风”形式演绎了很多西方作品。“当地观众反应都很积极,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她说。

  一些民意相通的瞬间格外令她感动。她回忆说,“会有小姐姐画下我,还把画送给我,告诉我很开心能在美丽的午后与我相遇。还有人在我的演奏结束后告诉我,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中国的山山水水,很想以后有机会去中国看一看”。

  除了继续通过街头表演的窗口展现中国文化,她还期待着今后有机会与其他音乐人合作,“探索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

  来自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的马蛟龙几年前被公派到英国教学。他的教学工作一度受当地疫情影响而改为线上,但一名舞者必须坚持训练,而住处空间又有限,很多舞蹈动作施展不开。他的“街头国风秀”就在这样机缘巧合下上演。他在热门旅游景点格林尼治公园录制了一段舞蹈视频,上传到社交媒体后,受到很多人喜爱。

  马蛟龙说,他很喜欢在户外跳舞,不仅更亲近大自然,也让很多当地人对他的舞蹈产生兴趣。如今,制作并分享视频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向更多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古典舞。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街头表演,“而是一个中国舞者手持红扇、水袖等传统道具,与西方风景和建筑的融合,这也像一种不同方式的对话”。

  他认为,希望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他的英国学生不是简单模仿舞蹈动作,而是将学习中国古典舞作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 责编:丛芳瑶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