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公安厅“保民生、护民安”专项行动取得成效
本网讯(李佳芳 通讯员 王媚)
12月31日上午,贵州省公安厅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省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厅长温贵钦向媒体发布了今年以来,贵州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紧紧围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总目标,在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保民生、护民安”专项行动,全力以赴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聚焦疫情防控“头等大事”,打赢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奋战一线,为全省上下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人民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贵州公安机关共有2个集体和4名个人荣获表彰,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一是全警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规格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构建了“查、防、控、治、保、导”六位一体防控体系,在全国率先推广使用“贵州110”二维码快速登记小程序,累计开展数据核查近百亿次。强化与卫健、交通运输等部门联防联控,与社区村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群防群控,对重点对象进行动态排查、分类管控,对小区村寨等基本单元落实网格化管理,在省界高速公路入口以及民航、铁路入省通道等设置卡口配合疫情检测,有效防止了疫情输入扩散。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简报专门刊载本省公安机关疫情防控经验做法。二是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始终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及中高风险地区调整情况,因时因势细化实化防控措施,持续加强重点对象、重点场所防控,分级分类做好重点地区来返黔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应对疫情的快速反应处置准备。在全国率先推出“两点一线”绿色通道电子通行证,全力保障各类防疫应急物资和重要生活物资顺畅送达。推行“网上办、预约办、就近办、延时办、跟进办”等便民措施,全面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复学。三是依法严打涉疫情违法犯罪。对涉疫情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重拳出击、快侦快破,及时查处一批涉疫情违法犯罪案件,确保了疫情期间平安稳定。全省共立案侦办涉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违法犯罪案件12起,打掉犯罪团伙2个、犯罪窝藏点2个,查扣假冒伪劣口罩等31万余个、消毒液4余吨,涉案金额达2300余万元。
紧扣平安建设“首要任务”,推动了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严打整治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违法犯罪和治安突出问题,全面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全省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今年以来,全省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5.4%,“两抢一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5.2%。一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突出成效。全面展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大决战,坚决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全省公安机关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侦办恶势力、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依法查获、冻结、扣押涉案资金等多项重要指标排名全国前列。据统计,我省查扣涉案资产达272.46亿元。二是禁毒人民战争取得突出成效。围绕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毒品犯罪,始终坚持厉行禁毒方针,严格落实“挖根、断脉、破网”和“吸必查贩、贩必查吸”总要求,深入推进禁毒“大扫除”专项行动,共破获刑事案件2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00余人,缴获各类毒品900余公斤。全省现有吸毒人数同比下降23.03%,外流贩毒人数同比下降53.85%,新增吸毒人数同比下降28.78%。三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打防取得突出成效。紧盯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强化破案攻坚、专项治理、宣传防范。强力推进“云剑-2020”专项行动、“断卡”行动,联合相关部门向“黑广播”“伪基站”“洗钱”团伙发起猛烈攻势,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黑灰产业链,实现了破案抓人大幅上升,发案增速有所放缓的工作目标。今年以来,抓获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726.83%,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上升264%,坚决维护公民信息和财产安全。四是命案防控攻坚取得突出成效。深化“命案可防”“命案必破”工作机制,命案发案同比下降32%,命案发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现行命案继续保持100%侦破。侦破命案积案240起,为历史最好成绩。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减少“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化解率达96%。五是打击经济犯罪取得突出成效。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和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共侦办涉众型经济犯罪刑事案件29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0余名,侦破的2起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获公安部贺电表扬。开展打击地下钱庄专项行动,全省共立案4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5人,挽损2亿余元。成功侦破一批重特大涉税专案,先后两次得到公安部贺电表彰。六是“黄赌”整治取得突出成效。严厉打击整治“黄赌”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得到净化,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全省共破获涉黄涉赌刑事案件1500余起,查处治安案件5500余起,惩处违法犯罪人员2.4万余人。侦办跨境赌博刑事案件340余起,惩处违法犯罪人员1900余名,冻结、扣押涉案资金8800余万元。七是严打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取得突出成效。深入开展“昆仑2020”“长江禁渔”等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立案侦办食品药品类刑事案件600余起,移送起诉17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人,涉案金额1.4亿余元;共侦办破坏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1500余起,移送起诉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人,涉案金额4000万余元。其中侦破非法捕捞案件300余起、涉林刑事案件500余起,收缴珍稀植物63株、野生动物1700余头(只),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筑牢了长江上游环境屏障,省公安厅被评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先进集体。八是公共安全监管取得突出成效。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道路交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全省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6.6%、29.2%,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1.6%,连续44个月未发生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持续深化打击整治枪支爆炸物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面加强民爆等危险物品治安管理,实现民爆等重点危险物品安全事故“零发生”。全力做好抢险救援、转移群众、维护秩序等工作,圆满完成了抗击雨雪凝冻、防汛救灾等任务,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围绕民生发展“中心大局”,优化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全力以赴抓好服务保障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深入实施贵州公安“1+10”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扎实做好定点扶贫,联系的两个极贫乡保基乡、鲁容乡以及定点帮扶的贞丰县实现脱贫摘帽。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身份信息共享核查和未登记户籍人口动态清零工作机制,加强与扶贫、卫健、教育等部门协作,对全省7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基本身份信息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全部登记户籍信息,为群众享有各项保障措施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实现了贫困人口无户口人员动态清零、户籍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可选择迁出地或安置地公安派出所“就近”“一次”申办户籍业务,换领身份证一次免费邮寄送达服务等便民惠民措施,有序引导140.5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迁移户口,办理居住证11.86万人,提供换领身份证免费邮寄送达服务14.94万人次,完成全省200个30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警务室建设。持续深化农村黑恶势力、毒品、早婚早育、酒驾等问题专项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禁毒扶贫,深入推进治邪脱贫,治理因毒因邪致贫返贫经验得到公安部、国家扶贫办肯定推广。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机结合,坚持党建统领、专群结合,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时空守护平安、零距离服务群众,有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我省桐梓县公安局新站派出所、贵阳市公安局观山湖分局金岭派出所、锦屏县公安局隆里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100个“枫桥式公安派出所”;遵义市公安局红花岗分局老城派出所等10个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接处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紧紧围绕公安机关服务人民群众“最先一公里”,从全省统一警情接转服务、开通各种互联网信息传递方式报警渠道、规范接警处警、强化接处警现代化的条件支撑、非警务类诉求接警前分流、健全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完善数据铁笼监督功能等七个方面深化接处警改革,推动报警渠道更加多元、服务群众更加便捷、接警处警更加高效、执法行为更加规范、部门联动更加顺畅。全省各市(州)110报警台全部接入贵州省110服务中心,群众可根据所处环境选择语音、视频、图文及静音等适宜方式报警,并在报警后1分钟内实现与处警民警直接通话,进一步减少服务半径,提升了为民服务工作质效。四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健全完善“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广“一站式”“一窗办”服务,全省公安机关派驻政府服务窗口152个,90%的审批事项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省公安厅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按期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为100%,连续30个月被评“红旗窗口”。在全省推行保安业务“网上办、就近办”,核发保安员证“全省通办”,此项工作在全国属首创,并在今年的全国公安机关保安监管工作会上被公安部多次点名表扬。公安交警创新推出“网上办、优先办、延期办、加急办”等优质、高效、贴心的交管服务,今年以来,累计为群众办理各类业务1071.39万笔,被公安部和省委改革办总结推广。在全国率先放开了含省会贵阳市在内的全省城镇户口迁移政策,实现全省城镇落户“零门槛”;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贵州农村籍大中专院校学生“来去自由”的户口迁移政策。提前超额完成到2020年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300万人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贵州“十三五”规划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3%的预期目标,户籍制度改革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被省委政法委作为亮点经验上报中央政法委。
强化队伍建设“根本保障”,锻造了过硬贵州公安铁军
紧紧围绕“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和“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标准,大力加强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锻造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进一步筑牢忠诚警魂。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等。坚决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党委会“第一议题”,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研究贯彻意见。持续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从集中学习、自觉践行、网络互动、效果考评、表彰激励五个方面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省公安机关政治理论学习集中统一测试,实现全警全覆盖;组织开展了3轮全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政治轮训,进一步筑牢了公安队伍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政治本色。二是狠抓实战练兵,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持续开展以体能、技能、智能为主要内容的“三能”达标和全警实战大练兵,围绕维稳处突、一线执法、科技运用等工作,健全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组织公安民警3.9万人次参加“三能”达标测试,全省公安民警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弘扬清风正气,进一步展现良好形象。今年以来,全省共有8名民警和5名辅警因公牺牲,120余名民警和辅警光荣负伤,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社会的稳定、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公安民警担当作为、牺牲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毕节市纳雍县公安局民警郭颂家庭当选“全国抗疫最美家庭”,郭聪等6户家庭当选贵州省“最美战役家庭”。
当前,针对岁末年初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形势特点,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工作。一是开展“圆满收官·喜开新局”百日行动。全省公安机关正组织开展“圆满收官·喜开新局”百日行动,扎实做好岁末年初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服务保障全省“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良好开局,确保元旦、春节期间全省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努力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二是开展“入村寨进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大走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基层一线,宣讲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好我省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和做法。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切实掌握社情民意,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公安机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维护安全稳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措施,坚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三是紧密结合庆祝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组织开展爱民实践活动。拓展警察节日内涵,深化爱民主题实践,组织开展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五进五民”)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实践活动,促进全警树牢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兑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以爱民实践活动的扎实成效,积极营造庆祝首个人民警察节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