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活动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

时间:2020-01-13 11:12:54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李拯

  岁末年初,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引发广泛关注。在关注经济增速、失业率、物价指数等宏观指标的短期变化之外,有的研究机构从长期视野出发,注意到一个影响更为深远的指标变化: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

  何谓“全要素生产率”?简单理解,全要素生产率衡量了技术进步、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展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共识,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唯一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典型的“慢变量”,需要为技术创新创造合适的制度环境,通过激励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由负转正,正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释放制度红利,也说明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国经济的积极因素在增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的表现,而背后则是制度红利的不断“显化”。技术创新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适宜的激励机制和生长土壤。比如在这轮减税降费中,通过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这一制度设计,使得更多企业提高研发投入。通过制度创新,树立起鼓励创新的导向,促使减税降费的红利更多转化为创新活力、转型动力。

  如果把视线拉开就会发现,一部中国的改革开放史,也可以说是通过改革来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股份制,到建设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经济腾飞的40多年里,面临过很多考验,但都通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实现了进一步发展。现在,我们仍然需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化改革,不断释放更多制度红利,为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被短期的数据波动牵着鼻子走,而应该以长周期的视角、更多关注那些深层次的制度性因素。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结构调整阵痛期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红利正在逐步释放出来,并开始覆盖改革成本。不断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全国日均新设企业达到2万户;贯彻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2%;发布外商投资法,为更高水平开放奠定制度基石,在全球资本流动规模萎缩的情况下中国资本流入逆势增长……一系列改革举措,正润物无声地为经济发展释放制度红利。可以预期,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更多制度创新将不断推出,成为应对外部冲击的“逆周期调节”强大因子。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这正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让制度威力更加强大,就能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