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法治文艺 > 活动

“中国故事”的自信讲述

时间:2019-11-18 15:23:47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 颜维琦

“中国故事”的自信讲述

——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11月17日晚,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闭幕演出,演奏家安德鲁·曼兹、黄蒙拉携手北德广播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演绎了一场原汁原味的德奥交响音乐会。小提琴家黄蒙拉感慨:“作为在中国上海成长起来的音乐家,能同西方优秀的交响乐团在自己家门口,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听众们献演勃拉姆斯的伟大作品,我内心感到无比自豪。”

  10月18日晚,也是在流光溢彩的上海大剧院,一台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杂技剧《战上海》拉开了艺术节的帷幕。奇、难、绝、美,观者惊呼,这是一台超出所有中外观众想象极限的作品。不能开口、拙于叙事的杂技,被有机整合到上海黎明前夕的英雄主义叙事中。这是一次用时代语言、国际语言传递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创新尝试,探索的是中国杂技剧的新标度,更是“中国故事”的自信讲述。

  提炼艺术语言、融汇时代风格、传递中国声音、描绘精神图谱,全力打造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的交流互鉴平台——单从开闭幕演出的选择,就能看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追求。历时31天的本届艺术节,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上海市人民政府承办,以出新出彩、深入人心的各类活动,延续“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办节宗旨,呈现“创新性、国际性和艺术性”独特气质。

  愈开放,愈自信,融传统,善创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阔大气象,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直接成果,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五年来,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使命在肩、砥砺奋进的缩影。跨越东西方文化,书写时代史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一股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力量。

  红色作品,连通时代脉搏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不息肩。”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委约剧目,上海沪剧院原创沪剧《一号机密》10月23日晚在申城上演。当晚,上海另一部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返场”。连同杂技剧《战上海》,上海以3种文艺样式呈现红色题材“三部曲”,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刷新了观众对红色题材作品的既有印象,赢得了年轻观众的由衷喜爱。

  “红色题材不是口号式的,要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将《一号机密》的排演视作对剧种传统的血脉延续,希望将这部作品打造成新时代常演常新的保留作品。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表现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三湾改编”,生动展现毛泽东同志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山东歌舞剧院民族歌剧《沂蒙山》依据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的真实历史创作而成,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反映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精神。

  《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等展览,透过绘画、工艺美术等形式描绘神州大地的多彩,展现新中国70年来的艺术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锻造更厚重的作品、更深邃的思想、更能震撼灵魂的艺术创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际,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树魂立根”的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是艺术节孜孜以求的目标。

  创新转化,彰显文化自信

  今年艺术节的戏曲舞台,有一场特别的“擂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张火丁为沪上戏迷观众献上程派演绎的《霸王别姬》,以及首次与学生同台演出的程派传统名剧《锁麟囊》,一票难求,现场火爆非常。《霸王别姬》本是梅派经典,张火丁依照程派风格为虞姬重新设计唱腔,剑舞一段为剑加了剑穗,更加契合程派婉转、若断若续的特点。

  紧随其后,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与李军、安平、奚中路、蓝天等一众名家新锐携手,带来18年前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唐贵妃》。新版《大唐贵妃》开创性地改编了梅兰芳《太真外传》中的“翠盘舞”,展现大唐极致的丰盛华美。沉寂多年的精品之作在舞台焕发新生。

  一只中西合璧的“蝴蝶”在这里舞动蹁跹——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60年来,琴弦上的这只“蝴蝶”飞往世界各地,盛演不衰。11月17日,历时两年酝酿打磨,音乐剧场《真爱·梁祝》回到《梁祝》的诞生地——上海音乐学院,整台演出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魂”,将多种舞台表演形式有机结合,带领观众穿行历史长河,演绎中国人的隽永小爱和家国大爱。

  将民族传统与现代艺术语言融合创作也是今年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的共同特点。本届艺术节交易会更以“创作、前沿、多元”为关键词精心策划,一批重磅艺术创新项目争先亮相。由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吴兴国与著名演员张军合作的京昆当代戏剧《凯撒》音乐刚刚出炉,主演们就带着它来到上海。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新作、音乐戏剧《不可能的黑郁金香》也以视频形式“惊鸿一现”。该剧将在明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进行全球首演,讲述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明朝天文学家李之藻、政治家徐光启合作完成《坤舆万国全图》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大戏、大剧在这里打响,越来越多的新作、新人从这里走出。今年艺术节期间,来自65个国家和国内27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的15000余名艺术工作者汇聚申城,450多家国内外机构受邀参加演出交易会。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艺术节交易会帮助交易双方达成逾500项初步合作意向,5万余个节目在这个平台进行展示交流。

  开放包容,做强文化源头

  钢琴阳台、钢琴空间、钢琴草坪、钢琴咖吧、钢琴广场、钢琴走廊,艺术节期间,长宁区愚园路历史风貌街区每天下午都被淙淙的钢琴声围绕,沿街设置的市民修身暨“聆听·愚园路”钢琴文化赏析点,令往来的市民和钢琴爱好者驻足。

  首次集结最全阵容来华的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假扮园丁的姑娘》与《魔笛》两部亚洲首演作品,在上音歌剧院收获热烈反响。在国内首次实现的“同一舞台,两个剧目,交替演出”的演出方式,也让观众对上海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

  秋风鸟鸣中,“歌剧女神”安吉拉·乔治乌与匈牙利布达佩斯交响协奏乐团,为共青森林音乐节奉献了一道音乐大餐。世界级男高音何塞·库拉音乐会《今夜无人入眠》,传奇歌剧天后芮内·弗莱明唱响经典艺术歌曲,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音乐会等都给观众留下难忘的记忆……这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打开的一片“艺术天空”。本届艺术节期间,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线上线下惠及观众560多万人次。舞台演出共献演42台中外剧目,平均出票率和上座率近九成,出票率达到100%的剧(节)目15部。围绕国家战略,艺术节服务能级再提升,长三角文化的辐射效应凸显。艺术节期间,“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也渐趋体制化、长效化。

  承传改良、厚积薄发,置身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艺术节正着力做大文化“码头”、做强文化“源头”,以守正创新的方式面向未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未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