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群众文艺新品牌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刘三姐的歌声让人思忆至今。广西河池市宜州区作为“三姐故里”,申报的“刘三姐歌谣”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当地群众深入挖掘刘三姐歌谣的文化内涵,传承人开展传习教学、收徒传艺、山歌擂台赛等活动,形成了“民间创、大家演、百姓看、全民参与”的文艺传承格局,让“刘三姐歌谣”在新的时代焕发生机。
推动群众文艺团队建设,加快全民艺术普及,擦亮群众文艺新品牌,对于推动新时代群众文艺工作发展至关重要。这些品牌涵盖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了人民大众在文艺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的生动注脚。
正是因为扎根于人民,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秀的群众文艺品牌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群众文艺品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造出能够反映群众心声期盼、展现人生百态的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在文艺创作中唱“主角”,形成文艺品牌建设的良性循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群众文艺品牌创建的金钥匙。以淄博花灯为例,这一有着近3000年历史的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现在的淄博花灯以“声、光、动、奇、秀、巧”著称,当地“以灯带景、以景促灯”,成功举办了淄博花灯艺术节,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先进科技的赋能,为花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赋予了新的活力,助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群众文艺品牌的打造还要紧贴人们的日常生活。冬奥广场舞《一起向未来》以冬奥会主题曲为背景音乐,创编了全新的舞蹈动作,人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既锻炼了身体,又弘扬了奥运精神,很受欢迎。
放眼全国,群众文艺品牌不断涌现,彰显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欣欣向荣。以源于明代的民间艺术凤阳花鼓为例,目前安徽凤阳县已建立30多个花鼓培训基地和14个花鼓传习基地,组建了18支凤阳花鼓健身操(舞)骨干队伍,在234个村(社区)建立了凤阳花鼓村级文艺队伍。近年来,凤阳花鼓还积极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农民歌会、国际徽商大会等重大活动。最初由当地群众自发组建的花鼓队,如今已走上更广阔的舞台,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文艺品牌。这充分表明,只有依靠人民、植根人民,文艺事业才能枝繁叶茂。目前,我国群众文艺品牌建设正通过双向互动,积极构建群众文艺品牌发展新格局,打通文艺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后一公里”,让文艺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3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