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交流

被唤醒的记忆——读意大利女作家里娜·戛蒂长篇小说《空房子》

发布时间:2022-12-06 14:51:19 来源: 当代文艺工作委员会 作者:王若冰

  1988年夏天,里娜·戛蒂受两个儿子安排来到西海岸圣塞韦拉度假。旅馆里悠闲而无所事事的日子,宣告她一生的劳碌就此终结。就像突然停止摆动的种,面对宁静而安谧的大海,这位已经习惯于没日没夜地“为他人工作并照顾他人”的意大利家庭妇女,陷入一浪又一浪汹涌而来的回忆和沉思不得自拔。为了清理和整理,也可能是为了摆脱突然降临的情感与精神危机,只有小学五年级读书经历的戛蒂从杂货店买来纸和笔,开始了她此前从未预想过的写作,这就有了意大利唯一一本农民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空房子》。

  这一天是1988年8月18日,里娜·戛蒂65岁。此前,里娜·戛蒂唯一的“写作”经历,是替目不识丁的母亲写过几封信。然而,由于这次猝不及防的回忆,《空房子》和它的作者成为当代意大利文学“罕有能引起大众共鸣”“且必将会长久不衰” 的作品和作家。中译本《空房子》是里娜·戛蒂两本故事集《空房子》和《空房子·再见》合集,由40个短篇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是戛蒂60年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贯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传统乡村与现代生活冲突、解体的始末。其所谓的“空房子”,是指位于承载了作者童年和少女时代多彩回忆的故乡那座老房子。这房子位于“意大利的绿色心脏”亚平宁半岛中部温布里亚大区一家农场中央,虽然偏远闭塞,却静谧优美。在这座作者看来“就连这墙皮已沿墙壁脱落的空厨房也是如此宏伟”的大房子里,戛蒂和一家二十余口人度过了和那个时代所有意大利乡下人一样,延续着古老原始、严苛艰辛、一成不变的生活,也让享受了她一生中难得的幸福而快乐的时光和记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戛蒂一家及其亲友的生活无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后来成为戛蒂难以割舍记忆的老房子及其周边乡村生活的超然与宁静随即也开始发生改变。但对于戛蒂一生来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战后她不可选择地迎来的那场让她陷入无尽痛苦的婚姻。

  戛蒂的丈夫是一位叛逆暴躁的革命失败者,他们结婚的1947年10月10日战争余波尚未停息,改革和现代化风潮已经开始在意大利乡村席卷涌动。戛蒂和当时所有生活在古老闭塞乡村的青年男女一样,在举行婚礼前对自己的丈夫几乎一无所知。当时意大利乡村婚姻和旧中国时代一样,由双方父母决定,当事男女无权插足。结婚后,戛蒂告别了温布里亚大区乡村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也告别了贮存了童年和少女时代虽然艰辛却五彩缤纷梦想的老房子,跟随丈夫开始了不断变换工作和住处的生活。丈夫的嚣张跋扈和狂妄专横,让他很难在一个地方工作一年以上,而毫无稳定感可言的流浪式生活,让繁重的家务和相夫教子的工作落到戛蒂一个人身上。不仅如此,日子愈久,戛蒂的存在感越来越简单。根据戛蒂回忆,在丈夫看来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备好午饭和晚饭”。最初,戛蒂还能够凭借老房子留给她的些许温馨记忆,以及少女时代曾经有过的对爱的幻想抵御孤独与痛苦,向生活抗争。到后来,不得不向现实屈服的戛蒂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并在日复一日,收入微薄、工作艰辛的劳碌中度过了大半生。直到65岁退休后,才有机会回忆并反思她看似波澜不惊,却充满苦难与动荡的一生。连作者本人也没有意想到的是,就是这种本来仅仅为了梳理的回忆,不仅让她成为享誉意大利的作家,也让戛蒂和她的《空房子》以“当局者”身份,为我们留下一幅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意大利乡村社会动荡、时代变迁的风俗画卷。

  写作是作家对已有生活、情感与精神经历的逆向追访,这种追访本身就是返回和回忆。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结构方式是这样,我们常说的写作是一种精神还乡的本体意味也是强调作家经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对于戛蒂来说,65岁那年突然降临的写作冲动,在她看来仅仅是为了“理清一生混乱的回忆和感觉”。但正如格非所言:“记忆中的事物一旦被意识唤醒,我们也许能够复述它的全过程”,记忆之门一旦被打开,六十多年所经历的艰辛与孤寂、隐痛与忧思、失落与梦想纷涌而至,绵绵不断的回忆和经历帮助戛蒂,不由自主地进入博尔赫斯所追求的“我既不为少数人也不为多数人写作,而是每当我感到有些东西需要表达出来时,我便提笔写作”的状态。遥远而又仿佛就在昨日的记忆,让远去的时光与生活次第复活,过去年代处于社会变革与固守传统矛盾交锋之中的翁布里亚大区乡村生活变迁、时代风貌,以及作者本人命运经历的种种故事与细节,也在她平静朴实、不事修饰的讲述中一一再现,鲜活而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当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家庭妇女,以她曾经的感情与精神支柱的老房子为背景的两本故事集出版,并以读者喜闻乐见、别具一格的风格获得巨大成功之际,里娜·戛蒂和她的“空房子”系列小说,也成为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意大利传统乡村生活衰败、传统文化解体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空房子》:作者里娜·戛蒂,翻译张雨青,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王若冰 (1962~)作家、诗人、秦岭文化学者。1962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大专学历。高级编辑职称。甘肃省文化宣传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文学院特邀评论家、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市作协副主席、天水日报社副总编、陕西省旅游文化顾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终南文化书院文化顾问。2004年完成对绵延中国内陆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的文化考察,力倡“秦岭文化”和“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概念。现任《天水日报》专刊文艺部主任,天水市作协副主席,甘肃文学院特约评论家,主任编辑。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水市文联副主席、天水日报社副总编。2004年完成对绵延中国内陆1600多公里的秦岭山脉的文化考察,首倡“秦岭文化”和“秦岭是中华民族父亲山”概念。2011年完成对渭河流域的文化考察。 2014年完成对汉江流域的文化考察,2020年完成对广义概念上的大秦岭边际线的考察。

  翻译:羽晴,1991年生,意大利留学5年,现为西安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