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四种路径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创作者依托新媒体技术而创作的含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融合至今,已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探索了声、光、感三维的存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审美体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沿着发挥互联网优势、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引进人工智能的路线行进的,探索其融合规律,主要有四种融合路径,即多元化融合路径、技术化融合路径、个性化融合路径和市场化融合路径。
多元化融合路径。多元化融合路径是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中较为常见的路径,其主要特点是融合的元素多,也包括融合内容、融合形式的多样化。这种融合路径适用于以营造全方位审美艺术空间为目的、以展现多种艺术样式为要求的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如《国家宝藏》这类文博探索节目,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宫里过大年》数字沉浸体验展等文化活动。这种融合路径在新媒体与传统文化的交流中并不排斥传统媒介或现当代文化的参与,它以兼容并包的姿态吸收各种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原料,通过重组、变形等手段塑造复合型的新媒体艺术,丰富审美活动过程中的艺术形式,使观赏者能够在多重艺术世界中沉浸和遨游,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技术化融合路径。技术化融合路径要求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密切结合,要求技术人员通过精进的新媒体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以实现二者在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等多方面的深层次融合。技术化融合路径将文字、图像、音效等多种艺术媒介融合起来形成新的媒介,以传达艺术观念,使传统文化得到全新的表达。这一路径注重融合过程中的有效性,即艺术语言与技术语言的有效互融,如对出土文物与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其搬进数字博物馆,使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为艺术创造与艺术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还须强化艺术理念的核心地位。
个性化融合路径。个性化融合路径的特点是融合成品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其目的在于创造出符合艺术家审美趣味的新媒体艺术。当前,艺术界关注个性化表达的艺术理念逐渐加深,而个性化表达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描摹空间感和时间感。例如,一些作曲家通过拼接和重组等技术手段将古典乐器的声音融于电子音乐中,向听众展示他们对于古、今乐器对话的思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在文艺、科学领域中提出的基本方针,个性化融合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双百”方针的继续推进,发挥艺术家们的主动创造性,多种艺术理念均可得到彰显,艺术亦可呈现出多种风貌。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融合路径并不意味着艺术创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对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艺术进行融合,而是要准确把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传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将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真正融入新媒体艺术中,以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市场化融合路径。市场化融合路径建立在文化艺术日益大众化的社会现状之上,这一路径要求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要兼顾文化、艺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在市场化融合路径中,文艺也应当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新媒体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应当文、质并重,艺、德兼修,它们不仅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更要在艺术水准和社会效益上达成目标,从而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此外,市场化融合路径还可以与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相联系,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这样既可以传播地区民俗文化,又可以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使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体验中华文化的深邃与悠长。(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