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交流

甘肃敦煌“升级”保护汉长城遗址

时间:2020-11-04 09:54:06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冯志军

甘肃敦煌“升级”保护汉长城遗址

  11月2日,“中国长城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教学科研基地”揭牌。 冯志军 摄

  中新网甘肃敦煌11月3日电 (记者冯志军)连日来,拥有足够丰富类型和保存最为完好的汉长城资源的甘肃敦煌,接连在玉门关遗址、阳关遗址和敦煌市博物馆设立了“中国长城研究院教学科研基地”,未来双方将在长城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发掘、数字长城建设、教育科研培训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中国长城研究院院长赵琛介绍说,近些年中国长城研究院积极开拓教学科研发展空间,不断加强与长城沿线各主要景区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眼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迫切需要长城文化,因为它能够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

  11月2日,“中国长城研究院阳关教学科研基地”揭牌。 冯志军摄

  赵琛表示,自张骞凿空西域,西汉“据两关、列四郡”,敦煌就像中华文明伸向西域的手腕,是古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中华文明由此远播欧亚,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共生。敦煌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正如流传千古的经典名句所云,敦煌市境内汉长城大多处于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加之干旱少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得敦煌市境内长城、烽燧城堡历经2000多年岁月仍得以较好保存。

  据敦煌官方介绍,近年来,敦煌市整合各类资金近7000万元,先后实施了敦煌境内汉长城保护基础设施项目、围栏保护工程、长城烽燧抢险加固工程,玉门关遗址监测预警、安防等工程,为保护长城遗址提供了有力保障。

  11月2日,“中国长城研究院玉门关教学科研基地”揭牌。 周斌全摄

  甘肃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陈炎人表示,敦煌是绵延2100年的丝路重镇,而这段历史又与长城息息相关。先有汉长城,后有敦煌郡。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广筑长城,而后“列四郡、据两关”,才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据敦煌市文物部门统计,敦煌市境内的长城、烽火台主要分布在市区西北部,西起马迷兔烽燧,东到东碱墩烽燧,建在疏勒河下游故道以南。敦煌境内长城已认定的共有各类单体建筑98座,长城墙体61段,墙体长度182.7公里。(完)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