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交流

民族团结:青海涉藏工作的最美底色

时间:2020-08-27 10:10:46 来源: 今日头条 作者:青海日报

 行走青海城乡的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各族群众围成一圈随着音乐的节拍跳起欢快的藏族舞蹈“锅庄”,大家以舞蹈为纽带,共同分享生活的乐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锅庄舞是藏民族最为著名的民间舞蹈之一,原来只在藏族群众聚居的牧区才能看到的锅庄舞,如今,它已成为青海的大众舞蹈。

民族团结:青海涉藏工作的最美底色

  青海,是除西藏之外我国最大的藏族聚居区,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6个在青海,涉藏州县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8%。

  青海,有54个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民族在青海这片热土上休戚与共、水乳交融、和衷共济,共同演绎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总书记“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从国家总体安全观的高度,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标出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全省之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样板”,在全国率先实现“三个第一”,即:第一个所有市州(8个)建成全国示范的省,第一个建成全国示范县市区数量过半(23个)的省,第一个一次性荣获全国模范集体县市区数量最多(10个)的省,提前实现了“三年打基础、八年创先进”的奋斗目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民族团结花盛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这首在青海涉藏州县脍炙人口的歌曲,让人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民族团结之美。

  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城西社区内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8个民族。这里不仅有各族居民欢聚一堂开展各类“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幸福画面,还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各民族居民同心协力抗疫情的动人场景。“社区团结氛围特别浓,各族居民生活在一起,就像一家人。”扎西才让是城西社区的一名藏族居民,他的爱人是回族,弟媳妇是蒙古族,他们一家三口和母亲、弟弟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多年来,这个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小家相处和谐,笑声不断,和各民族邻居也亲如一家,对邻里的各种困难,他们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热心帮助。近年来,社区倾心做好服务管理,居民互帮互助、安有所居、乐有所业,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省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共建岗优秀集体”等多项荣誉。

民族团结:青海涉藏工作的最美底色

  “要从自己做起,增进交流,和谐相处,真正做到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全州法治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全程,与少数民族文化“联姻”、与少数民族传统节庆“结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九个一”“四个一百”系列宣传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持久深入,贯穿始终。把深入挖掘和积极培育特色亮点作为巩固提升创建工作的着力点,打造“有说头、有看头”,可复制、能推广的示范典型。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 多年来,我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在党委的主导下进行,坚持把创建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始终坚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提高民族工作的政治站位,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建立了省州县乡四级党委书记负总责亲自抓的领导体制,省委出台实施纲要和指导性文件,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负责、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体制,在全国开创了党委总揽创建先例,始终保持了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的良好态势。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青海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思想教育引导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做好滴灌教育。以宣传教育广泛凝聚人心,讲好青海民族团结故事。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创建“十进”活动(进家庭、社区、乡村、学校、机关、企业、寺院、军营、市场、网络),广泛持久地让“三个离不开”思想、“五个认同”融进各族群众心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

  民生事业结硕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全靠党的好政策,我们从草原深处的当洛乡查雀贡麻村搬迁到了现在居住的扶贫安置点,孩子们都在县城上学,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镇久美家园的藏族居民旦巴高兴地说。走进久美家园,一排排五层藏式小楼整齐划一,楼宇墙体精美图案让小区别具一格,“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建新房,自力更生奔小康”等藏汉双语红色字体和装饰图案为新楼锦上添花。2017年至2018年,玛沁县投资14308.47万元在大武镇洋玉路修建集中搬迁安置点久美家园,共搬迁7个乡镇21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716户2605人,于2019年7月全部入住。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玛沁县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切实做好搬迁群众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接续服务工作,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社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文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是一家牦牛和藏细羊繁育基地,含奶和肉制品加工、包装、销售。近年来,合作社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扶贫帮困,现已发展成五处合作社,有78户334人加入其中,收到了贫困户脱贫的明显成效。文措村“建档立卡”户尕玛久美说,“合作社离我家特别近,我们两口子在合作社参加劳动,每个月还能挣1500元,家庭的困难也解决了。”

  在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进程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坚定地把保障和改善涉藏农牧民生活作为发展的首要目标,坚持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将全省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行动, 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了绝对贫困全面“清零”。让一项项支持涉藏州县的倾斜政策,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重点工程项目在青海大地扎根开花,使全省涉藏州县实现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省6个民族自治州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0.3%。6个自治州和东部各县已全部建成高速公路,民族地区98.4%的乡镇和82%的建制村公路畅通。从2016年开始,全省涉藏州县全面实施15年教育资助政策,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异地办学奖补机制和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双语”幼儿园、中小学“校安工程”和薄弱高中建设扎实推进,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加快职业教育发展,6个自治州各重点建成一所中等职业学校。

民族团结:青海涉藏工作的最美底色

  交往交流交融加深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湛蓝的天空下,连绵的群山和清澈的溪水相映成趣,栩栩如生的藏獒还有美丽的藏族姑娘……一副副精美的藏绣,是由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具有精湛工艺的绣娘们绣制的。今年54岁的索南措是海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贵南藏绣代表性传承人和贵南藏绣能手。2001年起她的藏绣产品就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喜爱,2014年她带动全村30多个妇女创办了贵南县索南雅卓民族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成立不仅给村里的妇女们打造了学习一门手艺的平台,而且也为这些留守妇女打开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家里有两套房,国家新农村政策补助了12万元,索南措一家人从龙羊峡库区搬到了沙沟乡,开起了工作室办起了培训班。孩子们已成人,外出打工,自己平时在家陪母亲,带学徒,做藏绣……这样的日子,索南措很满意。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文化引领力得到进一步强化。黄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联合国非遗项目“热贡艺术”和“黄南藏戏”的原生地,是我省藏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区域文化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文化的凝聚力让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水乳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全家福唐卡、56个民族人物图饰唐卡、民族团结文化长廊、藏戏《松赞干布》、民族团结微信表情包等大批文化艺术作品及“夏日广场”“雅顿艺术节”、红旗宣讲团等宣传宣讲活动共同绘就了各族群众最大的“同心圆”。

  坚持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业态,把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名省、旅游名省、生态强省战略深度融合,深入推进精神脱贫工作,积极开展乡村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厚养薄葬、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积极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过和谐文明新生活。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为契机,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大力发展高原养生、极地探险、生态观光等民族地区特色项目,实现旅游收入561亿元,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饭,绿水青山成为了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扎实推进藏族文化(玉树)、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果洛)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创作《德令哈之夜》《青藏高原上的藏医药传奇》《松赞干布》《彩虹儿女》等电视、电影、戏曲、歌舞作品31部,《松赞干布》《彩虹儿女》分别获得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和最佳编剧奖。创作完成《藏羚羊》《热贡神韵》大型剧目25台,《藏族传统装饰图案》《贤者喜宴》等一批出版项目获得国家资助或列入重点出版项目。在全省范围开展“民族团结杯”文艺汇演和巡演活动,连续举办全省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刺绣展暨刺绣大赛等大型活动500多场次。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青海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青海涉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来源 | 青海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