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交流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时间:2020-07-22 09:07:51 来源: 耀州扶贫 作者:杜映萱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我的母亲,是一名脱贫攻坚帮扶干部。她帮扶的村子,是一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四面群山环绕,一条小河流过村子。提起这个村,母亲总是一口一个“我们村”,俨然她已成为村庄的一员。母亲的手机相册里,全是关乎“她们村”的照片,有她帮扶的贫困户,有村里的乡亲们,有村里发展的香菇大棚和山桃核工艺品,还有村里的一草一木,几千张照片记录着母亲的扶贫岁月。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母亲在“她们村”组织开展“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母亲是一名宣传干部,性格开朗健谈、活泼爱笑。有她的地方,就有笑声,让人舒怀。她像一束微光,用热情和乐观感染着周围的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总是皱着眉头,忧心地打着一通又一通的电话,或者默默的在思索,她仿佛在争取着什么,又希冀着温暖些什么。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母亲“她们村”社区工厂生产的山核桃颈椎枕我那时已上初中,一个人离开父母独自在省城西安上学,生活上不适应,精神上感觉孤独,而且心智幼稚不会排遣。所以,我总是在晚自习下了时,大概晚上十点半左右,借用宿管的电话给母亲打电话,想要诉说离别之苦、环境的不适,希冀得到母亲的爱和温暖等等,但是母亲不是接了电话说一两句就匆匆挂断,就是直接挂掉电话。当我听到电话里传来嘟嘟的占线声,常常忍不住流下眼泪。我总是在夜晚含着泪水睡去,盼着周末早点来,这样母亲就能来西安看我啦,但是好多个周五,母亲总是让宿管阿姨告诉我,她在下乡,发展什么样的扶贫产业才能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移民搬迁点的贫困群众如何就近就业?如何因地制宜修建扶贫工厂?村里的便民生产桥即将施工等等,有好多事等着她去解决,来不了西安了。这样的消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我不理解她为了扶贫工作投入如此之多的操劳和专注,忍不住埋怨她将热情和温暖都给了别人,唯独忘却了自己的女儿。所以,偶尔当母亲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来到我身边时,我不满的话语就会不自觉的说出来,有时候说的话,有意无意间总会刺伤了母亲,但是她总是笑着说抱歉。年幼的我远远不能感同别人的身受。而我也从来不甚了解,在我已经丰衣足食,有条件追求自己的爱好的同时,尚且有人在被逼着品尝生活的苦涩,咀嚼艰难的滋味,咽下难言的绝望。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带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香菇种植基地母亲用自己为这份扶贫工作付出的每一分努力教会我:很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有希望。我记得中考时,母亲终于请了两天假到西安陪我,当我考最后一门英语前,午饭的餐桌上,母亲一直在接电话,还是扶贫的事,很急,下午必须去村上,母亲又一次低着头试图给我解释,然而我扭过了头。母亲提起包,把水杯续满水,拿起充电器和手机,急匆匆的走出门,我忍不住转过头,却看见母亲边走边抹泪。那年的夏天特别热,母亲不会开车,她要冒着酷暑,坐地铁,转公交,乘大巴,再转通村客运,大概需要折腾五个多小时才能到村上。我想,母亲到村上天该黑了吧,不知道她有吃饭的地方吗?如果晚上忙完工作回不到县城,她有没有住的地方?我的疑虑和牵挂被我的不满和愤怒所击倒,这些话终究是埋在了心底。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母亲在“她们村”广场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我升入高中后,母亲的扶贫工作似乎更忙了。我慢慢长大了,渐渐了解到扶贫工作的点滴,也慢慢理解了母亲。高一暑假的时候,在学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跟着母亲去了几次她包扶的村子和帮扶的贫困户家,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些淳朴的乡亲们,尤其是母亲帮扶的老王兄弟俩,拉着我的手说个不停,热情的留我们吃饭。在母亲的介绍下,我特地看了母亲和她所在的单位帮助村上发展的香菇产业和山桃核产业。清澈的小河边,几年的时间里,陆续建起了92个香菇大棚,周围的30多个贫困群众在大棚里采摘香菇,每天能挣一百多元呢,每人每年平均增收1.3万元,不出远门就挣到了钱,全村108户贫困户每户每年能拿到800元的分红款。村上新盖的扶贫工厂高大敞亮,二十多个贫困户、残疾人都在忙着给山桃核钻孔、穿起漂亮的丝绳,一个个山桃核颈椎枕、坐垫、拖鞋、车挂,在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里诞生。正在车间钻孔的崔振安伯伯一家四口三个人都是残疾,崔伯伯因患小儿麻痹走路一瘸一拐,身高只有一米四,可脱贫攻坚以来,崔伯伯在“八星励志”扶贫扶志活动的激励下,励志脱贫,家里养了兔子,还在扶贫工厂上班,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崔伯伯热情的送给我一个小车挂,是他亲手做的,用山里捡来的山桃核和红色的水晶串成的中国结,我推辞着不要,崔伯伯说:你妈妈和她的同事在我们扶贫车间做山桃核产品直播,一个小时就卖了一万多元的产品呢!他满脸的皱纹笑成一朵花,我被他的幸福所感染,欣然接过了山桃核小挂件,高兴的挂在书包上,给同学们炫耀了好一阵子呢。母亲包扶的老王,有养猪的经验,母亲帮助他发展养猪和大棚蔬菜,国家扶贫政策让老王兄弟俩住上了漂亮的房子。老王的猪崽在倒春寒时冻死了五头,母亲联系临时救济帮助老王度过难关,老王的猪肉要抽真空装入纸盒卖个好价钱,母亲不由分说就把亲戚家八成新的四千多元的真空包装机送给了老王……其他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事,老王都记在心里了。从大棚里,老王摘了满满两大袋子菜,让我们带上,母亲和我坚决不要,然后快步离开了。等到我们晚上回到家时,小区门房告诉我们,有一个山里老汉,骑着破自行车,车子上挂着两大袋子菜,硬是放到了门房,说是给母亲的。天哪,从村里到我们小区,要四十多里山路,而且要翻过九曲连环的九里坡,真不知道他是怎样顶着烈日、推着骑着自行车跑了四十多里路来送菜。母亲无奈之下,把菜提回了家,可她说她想把菜钱怎样更合理的方式给老王。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当地贫困群众依托香菇产业在家门口务工在母亲一如既往的忙碌中,我到了高三,母亲说这几年愧对于我,没有管好我,她要争取一切时间陪伴我度过人生第一道关,母亲听说有些孩子在西安上学的家长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天天有人往返西安和县城,母亲赶紧加入那个群,从此奔波于为我做饭和下乡扶贫的道路上,常常疲惫不堪;在她因下乡扶贫不能来西安时,我记得母亲无数通电话里发自内心的、真切的焦急和担忧…… 渐渐的我开始明白,明白母亲的那一份坚持和执着;明白她发自内心的想让贫困户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的渴望;我明白了,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到尘世—它不但赐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赐福于施予的人。我的母亲并不是什么伟人,却像一束微光,真切的鼓励贫困群众勇敢面对现状,充满信心地面向未来。母亲更用恒久的坚定让我领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攻坚克难精神。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母亲与励志脱贫典型—海浪姐姐在一起“拉家常”母亲的心里挂念着许多人,海浪就是其中的一位。我虽没有见过海浪姐姐,但是我从母亲的微信和通话中了解到海浪姐姐的故事。海浪姐姐因为脑瘫导致手脚不听指挥,唯有嘴唇能够自由活动,她用嘴唇敲击键盘做微商,实现脱贫致富的梦想。母亲和海浪姐姐经常在微信上交流或者打电话,关于海浪姐姐的微商发展,关于海浪姐姐的身体等等。天冷了,母亲说海浪姐姐经常腿疼,要穿的暖和一点,于是母亲买了最厚的棉裤拿给海浪姐姐。有一次海浪姐姐说她手脚特别疼,母亲联系志愿者到海浪家为她治疗并随后把她接入医院系统治疗。在母亲持续的鼓励关心中,海浪姐姐的微商生意越来越好,2019年村里的苹果几乎都被海浪姐姐在网上卖光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决不掉队》栏目还为海浪姐姐拍了专题片,海浪姐姐也是名人啦!海浪姐姐的励志事迹也在激励着我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勇攀新高,每当我深夜遨游于题海困不可支时,想起海浪姐姐,我又振奋起精神。母亲的扶贫历程,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这何尝不是难能可贵的收获!海浪姐姐曾经说起同村的邹静姐姐,大学毕业却无法外出打工,因为她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常年住院,父亲瘫痪在床无法自理。生活对于21岁的邹静姐姐来说,似乎如同一碗粘稠的浆糊,充斥着令人窒息的绝望,怎么也看不到未来的光芒。可对于邹静姐姐来说,人总要在乌云周围寻索着微光活下去。母亲为邹静姐姐的父亲送去了崭新的轮椅,那是我中考体育考试前脚腕受伤时买的,我当时嫌坐着不好看所以一直被搁置在家里的阳台上,母亲说轮椅这下派上用场了,邹静再也不用抱着父亲下床吃饭或者上厕所了。一个轮椅解放了一双手,温暖了一颗心,母亲很开心,邹静姐姐也很开心。邹静姐姐虽然身处这样的环境,但是照片里的她始终笑着,她家通过集中安置住到了新房子,母亲也在医院得到了长期的治疗,她用轮椅推着父亲在村里的大槐树下乘凉,脸上挂着微笑,她是我在书中读到的可以升起月亮的灵魂—因为她已在漫漫黄昏中驮住了无数次的日落。

一位耀州学子写给帮扶干部母亲的作文

  图为母亲“她们村”香菇产业入股分红仪式2020年7月,我这个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考生,顺利完成高考,母亲的扶贫工作还在继续。这个暑假,我在轻松惬意的心情中,和母亲谈了很多很多。晚上,母亲常常会和我说起扶贫路上的人和事,老王、崔伯伯、海浪、邹静等等,故事很多很多,情意很深很深。夜深了,母亲的话语声渐渐弱了下来,我也缓缓的进入梦乡了。在我的梦里,有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中国的繁荣富强已描绘出美丽的蓝图,与此同时,富起来的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并肩作战。我中华之绵延,浩浩汤汤,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2020,一个伟大的句点即将划上,一个小康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这其中,漫漫征程,和母亲一样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普通工作者,默默奉献,久久为功,付出了巨大的热情、辛劳的汗水乃至热忱的生命。他们用点滴的努力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我愿向和我的母亲并肩作战的全部扶贫工作者鞠躬致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杜映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