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交流

中国引领全球抗疫合作的文明基因

时间:2020-07-13 16:18:43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陈康令

  作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数字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陈康令

  在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文明进程中,无论面对怎样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既能在顺境中借势而为、得道多助,也能在逆境中转危为安、否极泰来。中国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秀传统文化对全力抗击“世纪疫情”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一些典型的文明基因与现代国家制度和治理效能形成良性互动。这些文明基因包括多个要素:一是权威之道(民众尊重党和政府以及各类专家的权威、相信选贤任能);二是仁爱之心(个体之间相互关爱,社会推崇良政善治);三是集体之利(人们普遍能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之中,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四是发展之路(各个层面都追求共同进步、共享繁荣)。这些历久弥新的要素在抗疫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发挥了积极功效。

  当前,全球抗疫已进入“持久战”,世界不仅需要中国等国家继续分享抗疫的成功经验,也需要中国等国家在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努力维护联合国等现有国际机制,积极推动世贸组织等国际制度改革,还倡导和创设了“一带一路”等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国际合作新方案,这些都是已经打下的扎实基础。同时,我们还要将一些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中华文明基因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国际秩序的持久稳定增添新活力和新动力,在全球治理新实践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一是发扬长城精神,核心内涵是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在人类文明史上,生产生活方式迥异的游居文明(游牧民族)与定居文明(农耕民族)常常发生频繁和激烈的对抗和碰撞,但双方也往往能在密切互动中探索和寻找到合适的相处甚至融合的办法。相对而言,定居文明总体处于守势,但在关键时刻也会主动出击,中国历朝历代不断修建和维护的长城就是这种复杂关系的见证,并逐步成为了顽强意志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崇高象征。

  如今,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之间大规模冲突和高烈度战争的几率已经大为降低,但国际社会面对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却层出不穷,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正给全人类提出难题。如果各国不能意识到唇亡齿寒,人们不能团结起来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那就非常容易被“各个击破”。以这次全球抗疫为代表,中国始终肩负大国责任担当,努力维护世界和地区公共卫生安全、具体落实联合国《防止暴力极端主义行动计划》、坚决反对并依法打击各种形式的网络攻击、积极推进气候多边进程,在保卫人类安全利益的前沿做出了重要表率,正带领世界各国筑起一道抵御风险、抗击灾难的无形长城,共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二是发扬丝路精神,核心内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事件,数千年来,无数的使节、商人、匠人、旅行者、思想者、艺术家、美食家们往来于欧亚非的主要文明之间,开凿出持久的交流渠道,推动了生产生活方式的进步,促进着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多种多样的交易商品显示了丝绸之路带来的和平与繁盛,人们后来又把它称作白银之路、香药之路、珠宝之路、琉璃之路、法宝之路、玉石之路、陶瓷之路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利变化的一面是不稳定不确定性越发突出,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势头放缓、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各国要做的是“抱团取暖”而不是“闭关自守”。中国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平衡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并继续做好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的强力引擎,努力稳定全球金融秩序,努力扩大生产,为国内外提供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共商、共建、共享”成为全球治理新理念,“互联互通”成为区域合作新共识,有效对冲全球不稳定因素,拉动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的发展进步可以充分减轻疫情的负面影响,共建数字“一带一路”将为广大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经济社会效益。

  三是发扬礼乐精神,核心内涵是大度雍容、纲维有序。在传统的“天下秩序”中,当理(观念)、力(实力)、利(利益)三者处于一种相互配合和彼此适应的情境之下,各个国家便能在“礼”的统合下,实现一种长期稳定与和平的状态,这便是古代东亚文明“礼和天下”的独特逻辑。与颇具政治和经济含义的“礼”相比,“乐”的国际影响更多体现在文化交流中,促进了国家间和谐共处、各国民心相通。

  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的观点和做法依然有一定拥趸,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近几个月来“孕育”出了一种不思进取、热衷甩锅、影响恶劣的“政治疫情”。相比之下,中国始终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同世界形成了更加良性的互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文明基因中的“天下观”与“和文化”,既在宏观上追求“天下大同”,又在微观上讲究“和而不同”,所以极为重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平等对话与相互学习。近年来,中国发起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和文明古国论坛,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仁礼存心、礼尚往来、礼乐相成等经典智慧,为全球治理增添更多文明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