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焦点

《杜甫》:诗意中国构成纪录片最美叠画

时间:2020-08-07 10:01:12 来源: 文汇报 作者:宣晶

  2020年春天,BBC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在英国热播,也引起国内观众的关注。纪录片用59分钟来讲述杜甫的人生与创作,导演、主持人迈克尔·伍德告诉记者,杜甫因为这部纪录片在西方世界“出圈”了——宅家抗疫的英国人因此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甚至纷纷打听到何处网购英文版杜甫诗集;著名莎剧演员伊恩·麦克莱恩的朗诵也赢得不少中国粉丝的喜欢,甚至有青少年观众留言:“忍不住猜想,也许杜甫先生就是您的样子。”

  在21世纪的今天,是什么让一位中国古代诗人焕发出跨文化、跨地域的魅力?8月5日,上海电视节纪录片大师班上,迈克尔·伍德分享了他30年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种种心路体会,以及跨文化纪录片“出圈”的“秘诀”。

  每部纪录片都是段旅程,甚至可以说是场冒险

  迈克尔·伍德是英国历史学家和电视制作人,曾参与制作过约120部纪录片。为拍摄《杜甫》,伍德重走了诗圣的人生路,中国现代的生活景象鲜活地出现在影片中。伴随着伍德的讲述和著名演员伊恩·麦克莱恩朗诵的唐诗,一幅幅历史画卷也在观众面前次第展开。

  “我16岁那年买过唐诗英译本,第一次读到杜甫的诗就爱上了。”伍德告诉记者,几年前来中国拍摄系列纪录片《中国故事》时就觉得,杜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可以拍一部续集。杜甫的人生跌宕起伏,他的经历都在诗作中,于是决定“跟上他的旅程”。“每到一地就和当地人互动,这是最好讲述伟人人生传记的方法。我们的每部纪录片都是段旅程,甚至可以说是场冒险。”

  杜甫一生写过1500首诗,在纪录片中演员朗读了15首。其中,《壮游》是杜甫老年时的回顾,让演员对观众说“来听我讲一讲我的故事吧”。从更接近个性化散文的诗开始,而把最富有诗意的那首“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放到了影片结尾,达到“诗意纵贯千年”的高潮。

  “通过《杜甫》,我希望西方观众可以理解中国文化。”伍德说。

  中国老百姓是中国故事的宝藏,纪录片要与生活交流

  作为热衷讲述中国故事的导演,伍德30多年来曾多次到中国拍摄,形成其独特的纪录片风格。他常以主持人的面目出镜,将历史人文故事娓娓道来;他还是个漫游者,实地探寻故事中的大城小巷。

  拍摄《中国故事》时,他的镜头中出现了很多普通人——说书人、路人、老年人,他们都充满了故事,尤其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伍德认为,历史并不一定由史学家承载,它也可以是一些活生生的故事,“我一次次告诉当代纪录片的拍摄者——中国人就是中国故事的宝藏,我热爱并非常珍惜和中国老百姓交流,他们的故事太棒了!”

  英美观众更热爱这样的故事,“普通人的贡献使电视节目更加生动、丰富”。伍德曾收到一位得克萨斯州女士的来信:“在看这部纪录片前,从来没有梦到过这些美好的东西居然真实存在。”这让伍德深感欣慰,“目前世界上隔阂很多,如果通过我的纪录片,能让观众相互之间产生更多理解,更多同理心就很好。”

  “我们生活在全球化时代,不管世界走向哪里,总会有渴望知识、渴望文化的人。”在拍《中国故事》前的小组会上,伍德说,最关键的是“我们能不能在拍摄中体现出对中国人民的情感和温度”,“这么多年我一直来往于中英之间,我爱中国人,如果没有打破地域和语言文化隔阂的同理心,那你的纪录片不值得做”。

  (原文标题为《纵贯千年的诗意 欣欣向荣的中国 共同构成纪录片最美叠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