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文联选派三位文艺家接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把文章和真情写在大地上
大新县五山乡三合村 李荣平 摄
五山乡三合村,隶属广西崇左市大新县,距离中越边境大名鼎鼎的德天跨国瀑布不到100公里。自2015年这里成为广西文联的定点帮扶贫困村以来,广西文联累计投入资金数百万元支持三合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尤其重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文艺的独特功效,前后选派三名优秀文艺家接力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三位文艺家带着共产党员的使命与初心,履行文联人的责任与担当,与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共同努力,使三合村在2019年如期实现整体脱贫, 2020年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建设的有效衔接。
三位文艺家辛勤奔忙的身影融入脱贫攻坚的事业,也把自身的艺术生命根植于时代进步的大潮之中。
第一任第一书记何述强:用心维护村庄和家园
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何述强(时任广西作协秘书长,现任广西音协常务副主席)被选派前往三合村任第一书记。
在乡中心小学的简陋宿舍里,一张床摆在宿舍中间,那本《杜工部集》格外显眼。在这里,何述强苦苦思索,如何改变乡村贫困面貌?他想到梁漱溟、晏阳初的乡村建设,想到雷沛鸿的国民教育,都是与文化教育密不可分。扶贫先扶志,救贫先救愚。做好扶贫工作,就是要重建乡村文明。
为了践行这个“宏愿” ,何述强从“垃圾”着手。
刚到三合,何述强发现村委附近的道路旁边的白色垃圾像雪花一样,都是村小学的学生随手丢弃的。何述强走进校园,与校长商量并得到全校老师的支持,在三合村小学开展每月一评的“美丽乡村小卫士”评奖活动,以此考量、表彰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学校周边及村屯道路清洁卫生状况。“小手牵大手,卫护美丽乡村”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三合村的整村环保工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效果。
紧接着,何述强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下乡、敬老爱幼、圆梦助学、村风建设等活动,他通过微信、微博不断地向外界展示这个小村庄的点滴变化。
一些作家发起募捐,由村民投工投劳,在三合村种老屯建起了一条崭新的乡道路,命名为“青年作家路” 。路名碑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作家鬼子题写。这条路虽然不长,但是影响可不小。路名碑的底座原是没有任何修饰的水泥台,看起来很朴素,种老屯的青年们自发筹款买来最好的瓷砖,将石碑底座镶嵌得熠熠生辉。黑龙江女画家李昱华在微信上看到了村民抬石下山的视频和图片,被热烈的劳动场面震撼,触发了创作激情,完成了巨幅油画《种老抬石图》寄赠种老。如今,不少作家不时到此寻访“青年作家路” ,到路名碑上寻找自己的名字,然后真诚地与这条路合影。这条路见证了乡村建设者的诗意与情怀。
到了“三八”妇女节,何述强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走访慰问村里的八旬老人。三合村凛屯92岁的罗奶奶双手颤巍巍地接过慰问品和慰问金,感动地说,“作家书记真是太好了,惦记着我们这些留守老人! ”
2017年春节,三合村种老屯来了一群艺术家,给乡亲们送来新春的惊喜。舞台上的横幅写着“种下梦想·风光不老” ,头尾巧妙地镶嵌着“种老”屯名。村支书赵汉胜说:“山村里居然有这么高规格的文艺演出,这是何书记在帮忙张罗啊。 ”
两年下来,三合村气象一新。活动室、篮球场、露天舞台、健身小花园、洗衣码头、水渠建起来了,有些屯成为生态乡村示范屯。
硬件有了,软件也要跟得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的文艺志愿者来到五山乡:知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勇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田耳、诗人田湘、作家四丫头来了,开设读书讲座和文艺讲座;南宁的美术、音乐老师来了,担任校外艺术辅导员,定期开展美术、音乐课外辅导;一些企业和个人来了,两年间捐赠的图书达到6000余册。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脱贫攻坚的一大任务。经过调查和咨询,何述强确认三合村的土质适合种植山油茶。“三年结果,七八年丰产,受益八十年! ”他到县林业局找扶持,联系种苗,开展技术培训,动员致富能手先行一步,带动贫困户广泛种植。到他离任时,三合村已种植山油茶340多亩。
离任前夕,三合村聘请何述强为三合村荣誉村民,希望他常回来看看。五山乡中心小学因他“热衷乡村教育事业”而赠送嘉奖牌。三合小学送来锦旗,上写着:心系三合真扶贫,一村一校总关情。
若问何述强对三合村有什么感情,他在散文《隐伏的村庄》中写道:“三合村给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傍晚路上的归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没有一个回家的人是空着手!他们都要拿着一些东西,一根木头,一截竹子,一把青菜,几株野菜,一捧青草,几片树叶,或者甚至是一条青枝。总之,他们都不会空着手回家。我想到那些鸟儿,燕子,为了建自己的巢,飞到外面衔来一根根的小树枝和草。三合村的人也像这些可爱的燕子一样,用心,用情,从外面衔来一根根的草木,细心地建设、呵护自己的家园。我认为他们是在不知不觉中维护着他们精神意义的村庄和家园。 ”(房永明)
第二任第一书记吴小刚:扶贫的点点滴滴凝成“荣耀”
2018年3月到2020年4月,吴小刚担任三合村第一书记。吴小刚,笔名李约热, 《广西文学》副主编,广西作协副主席。
吴小刚将驻村经历及长期的观察社会、体验生活融入了思考,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人间消息》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在获奖感言中他说道:这两年,我有三多,一是走路多,两年来我走遍三合村10个自然屯的每一条路;二是入户多,上千次入户,记录了400多户家庭情况;三是拍照多,电脑里存有2000多张与三合村有关的照片。三合村的一切,既在电脑里,更在我心里。两年扶贫的点点滴滴,最后凝成两个字“荣耀”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收集了很多素材,我期待,接下来的作品,会成为又一本新的《人间消息》 。
在三合村的700多个日夜,恰逢两场硬仗——2018年大新县要脱贫摘帽,2019年三合村要整体脱贫。上上下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这个中心,各种会议、各种检查纷至沓来。控辍保学,给贫困户发放各种奖补,填扶贫手册,钉扶贫联系卡,查看搬迁移民户到新家的入住率,等等。每一样工作,都需要进村入户,让吴小刚这个坐惯了办公室的人应接不暇。
两年中,他记住了很多张面孔和面孔后面的故事,而一个村庄的气质,也慢慢在心中沉淀。他记得有好几次,走在村道上,突然就有人把他拦住,不是摘下帽子,就是掀开衣襟。摘掉帽子,让他看凹下去的头颅,一次意外的工伤,让这个人变成现在这样;掀开衣襟,是让他看身上动手术留下的疤痕。这些,牵动着吴小刚的心。
吴小刚的日常工作就是走村入户,调查了解每家每户收入、孩子入学、生病能不能报销等等情况。有一天,贫困户老赵给他打电话,一上来就直呼其名,吴小刚,你怎么搞的,我没有米吃了。吴小刚明明知道老赵是在骗他,还是到乡里的超市买了一袋米,送到老赵家。老赵的老伴过世早,独自一人把女儿拉扯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生了两个男孩。前几年,女儿患病去世,平时他跟女婿的关系不好,女儿在世的时候,他们两个人的矛盾由女儿调和,女儿死后,女婿就不怎么回家了,到大新、崇左打工,一年也就回来三五次,两个孙子全由他照顾。自从送了这袋米,老赵就把吴小刚当朋友看待,经常给他带路,有事无事给他打电话。
为了控辍保学,吴小刚四处找寻失学孩子,帮他们交电话费、联系学校,甚至还请派出所民警将孩子送回学校。周末,他在南宁家中刚刚躺下,突然接到村里人电话说,老婆失踪了,让他想办法上网帮着找找。老黄两岁的孙子,玩切猪菜的机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被切断了,第一时间就给他打电话。后来他以小孩受伤这件事为素材,创作了一个短篇小说《村庄、绍永和我》 ,发表在2019年第3期《雨花》杂志。
很多人对吴小刚说,你是写小说的,去到三合可以找到好的写作题材。他们不知道,当第一书记可不是“体验生活” ,不是走马观花,得干活,得深度嵌入乡村生活。首先要熟悉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 ,什么是“十一有一低于” ……接着要一户一户去走、去看、去问。每一个贫困户户主的姓名,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孩子上学的情况怎么样,养有几头牛几头猪,家在哪个屯的哪个队,都得烂熟于心。
两年来,吴小刚完成3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100户非贫困户的遍访工作,共有191户、 742人脱贫。顺利完成了全村贫困户“双认定”工作,顺利完成三合村脱贫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降到0.24%;他还注重开展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工作,通过“两会一课”“大榕树课堂”“新时期讲习所”等活动,凝心聚力,完成各项党建任务。
在广西文联7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下,吴小刚带领全村群众建成了罗屯灯光球场和舞台,完成了布马屯排洪渠道以及种老屯文化活动场地基础设施的修建,获捐赠图书2000册、中小学生冬衣150套。
吴小刚住在乡镇医院里,气候闷热蚊虫肆虐,只有一台发出拖拉机响动的电风扇。朋友提出自掏腰包赞助他一台空调时,他突然眼睛发亮,说,“村里有个贫困户,楼梯坏了很久也没钱维修,他又爱喝酒常喝醉,随时都有摔出人命的危险呐! ”最后,他用朋友捐给他买空调的钱帮贫困户修了楼梯。
回忆两年扶贫工作,吴小刚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不会忘记,台风“山竹”之夜,我跟工作队员一起,冒着倾盆大雨,去排查村里的危房,动员人员撤离;我不会忘记,去县城星光移民小区入户,在深夜的大新县城街头,跟队员们一起分享即将收摊的夜宵摊仅剩的几碗馄饨;我不会忘记,在村委门口,我跟所有的帮扶联系人一起,等待检查组抽签的结果……两年扶贫的点点滴滴,最后凝成两个字“荣耀” 。(房永明)
第三任第一书记李六玲:心中存道义,笔下有乾坤
2020年4月,李六玲(广西书协副主席)接下第三任第一书记的接力棒。
刚一走马上任,就遇到三合村遭受大面积的冰雹灾害和强降雨水涝,给当地村民生产、生活造成了较大程度上的影响。李六玲第一时间赶到全村各屯分别了解受灾情况,到道路坍塌地点及受损水稻、玉米庄稼地实地查看受灾受损情况,安慰群众注意身体,平复心情,克服困难。同时,积极带领全村村干部和驻村工作人员,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和农作物补植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
“你好,我是咱们村新来的第一书记,目前村里正在组织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经过屯里的规划,你们家的牛栏需要进行拆除,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这样的电话,李六玲每天要打10余次。
在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三清三拆”是整个提升工作的难点,部分群众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很难转变,十几间旧瓦房如何清拆成了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李六玲马不停蹄地挨家挨户去排查、去动员,一次不行就去两次、去三次。全家在外地务工的罗权敏大叔,一直不同意拆掉家里的旧瓦房,得知情况后,李六玲打电话与他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同时也从侧面做其亲戚的思想工作,几番下来,终于解决了拆房问题。
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提升过程中,李六玲向广西文联争取帮扶资金37 . 8万元,动员党员骨干上下联动,团结群众,拆除旧瓦房,整治卫生死角,修建小广场、小花园,安装路灯,成效明显。邀请广西艺术学院毕业的美术工作者和画家,绘制80幅计500多平方米的乡村壁画,装点山前屋后、林间田畔,传递现代文明新风,深受当地村民喜爱。目前,三合村通过示范点成效带动,已在全村10个自然屯全面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美丽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今年8月份,三合村凛屯在参加大新县“四个好”宜居村庄竞演中,在全县51个竞争屯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虽然在三合村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李六玲却有很深的感悟:“对于基层生活的全身心投入,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创作起来越来越感觉到心手相畅。 ”有评论家点评他最近的书法作品有了可喜的变化。
心中存道义,笔下有乾坤。李六玲在驻村工作中深刻领悟到:基层是文艺创作的一座富矿,基层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房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