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讲座

广安牵手渝北 共同唱响“双城记”

时间:2020-08-14 15:41:46 来源: 广安在线 作者:陈玲

  广安作为川渝接壤边界最长的地级市,与重庆市渝北区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两地具有天然的情感基础、深厚的合作基础、广泛的发展共识。

  8月13日,市委书记李建勤带队赴重庆市渝北区考察学习,沟通对接共建高滩—茨竹新区(以下简称高竹新区)事宜,两地缔结为协同发展友好城市,签订了《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关于缔结协同发展友好城市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两地纪检监察、警务、司法、农业、生态环境等部门签订了专项合作协议,深化两地合作和高竹新区建设,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报特对“1+5”战略合作协议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四川省广安市纪委监委 重庆市渝北区纪委监委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协同发展 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共建内容

  监督执纪工作协同

  ●建立问题线索互移机制,重点加强双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对接,尤其是涉及工程招投标、招商引资、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及时互通有无,通力配合。

  ●建立监督检查联合机制,紧紧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领域、重点系统和重大项目,不定期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联合监督检查小组,开展交叉式、帮扶式监督检查和巡视巡察,破解“熟人社会”干扰,提升工作质效。

  ●建立审查调查互通渠道,通过互派干部、联合办案、交叉办案、交叉审理、追逃追赃等举措,加强涉案款物查询、涉案人员查找、证据调查收集、物证技术鉴定、数据信息采集等工作的协作配合,提高协作机制运行效率。

  廉政教育资源共享

  ●将双方纪委监委廉政教育基地纳入互学互鉴重要内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破除“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共同提升两地干部政治品格、思想认识、行为作风。

  ●充分挖掘重庆、广安两地“红岩精神”,邓小平故里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共同打造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华蓥山—邓小平故里廉政教育环线。

  干部教育培训联动

  ●依托双方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取独立办班、联合办班等方式,组织双方纪检监察系统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纪检监察业务培训。

  ●根据纪检监察工作需要,不定期互派年轻干部跟班学习或挂职锻炼,参与双方大要案联动查办、行政审批堵点联动疏通、政务服务作风联动检查、重点行业领域系统治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工作。

  ●搭建师资力量交流平台,联合建立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每年互派一批纪检监察精兵强将开展专题讲座和业务培训。

  改革成果互学互鉴

  ●根据两地监察体制改革实际,通过现场观摩、课题调研、业务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充分汲取双方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共同提升。

  ●围绕“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加强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放管服”改革、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以案促改、系统治理等方面经验性做法的互学互鉴,共同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 关于缔结协同发展友好城市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

  总体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广安市、渝北区在推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的重要作用,助力成渝地区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健全区域合作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共同营造公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并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合作,促进两地产业共兴、资源共享、市场共建,构建互动、互补、互利、互惠的发展格局。

  合作重点

  1 推进规划深度衔接

  ●加强双方战略发展规划衔接和国土空间、交通、产业、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对接,将两地重大合作事项相互纳入本地规划,并共同争取纳入国家和两省市相关规划方案。

  2 推动城市融合发展

  ●在渝北区与广安市邻水县毗邻区域规划建设高竹新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宜居新城。

  3 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同推动区域间城际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规划建设,尽快接通毗邻地区“断头路”。

  ●推动水利、能源、5G基站等基础设施共建共用。

  4 推进产业协作共兴

  ●加强工业合作,依托两地已有产业基础,共建产业园区,推动两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深度合作,打造产业集群。

  ●加强农业产业合作,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带,共同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

  ●加强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华蓥山宝鼎等旅游资源,建设华蓥山—御临河生态文化旅游康养带,互推精品景区和旅游线路,共享旅游客源市场。

  ●加强商贸物流合作,搭建销售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

  5 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持续开展御临河等跨界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共同探索实施流域上下游生态综合补偿。

  ●共同建立大气污染预警应急及联防联动联控工作机制,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共同开展大华蓥山生态保护建设,共同推进林业有害生物、森林防火联防联治,共建绿色生态长廊。

  6 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

  ●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共建产学研联盟,鼓励两地学校结对发展,共同举办文体赛事活动,打造区域文化品牌。

  ●支持医疗机构开展专科合作,常态化开展医疗学术交流,扩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联网医院覆盖范围。

  ●推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社保服务水平,深化两地养老、工伤保险合作。

  ●探索建立两地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机制。构建高效统一的市场准入服务体系,推动资质互认、信息共享。

  ●建立警务协作机制,加强应急联动、执法协作。

  ●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与培训。

  《四川省广安市司法局 重庆市渝北区司法局深化战略合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框架协议》合作内容

  1 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区域法治共同体”

  ●加强制度建设协作。

  建立健全两地制度建设协作工作机制。

  共同加强两地制度规范的研究设计、评估论证等,强化制度创新。

  ●推动制度规范修订完善。

  组织清理不适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利于两地经济加快发展的规范性文件。

  消除地方保护性政策以及阻碍资金、技术、人才流动等方面的制度障碍。

  ●建立法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沟通协调制度建设、合作事项等内容。

  研究讨论司法行政机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 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创造,打造“法治创新共同体”

  ●整合高端法治研究资源。

  研究推动两地法治建设协同发展机制。

  共建“法治智库”。

  ●打造科技创新良好法治环境。

  共同探索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规范。

  共同推进创新执法监管和法律服务方式。

  ●搭建研究成果交流平台。

  举办两地法治论坛,分享、交流、借鉴法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3 积极服务深化开放合作,打造“法治保障共同体”

  ●推动行政执法协作。

  推动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行政执法联动响应机制和邻界执法协作机制。

  推进执法信息互联互通共享,有效整合执法数据资源。

  推进执法标准和裁量权协调,平等保护两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建立行政复议协作机制,联合发布行政复议指导性案例。

  探索建立广安、渝北两地法治督察相互参与机制。

  ●强化开放发展法治支撑。

  共同组建广安渝北涉外法律服务团队,支持两地企业“出境出海”,帮助企业降低在国(境)外生产经营的法律和政策风险,为企业海外境外维权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

  ●协调化解区域涉企矛盾纠纷。

  建立广安渝北联合企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

  探索在高滩—茨竹产城融合新区建立民营(外来)企业投诉服务工作机构。

  ●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协作。

  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协助监管机制。为异地务工需求、边界务工需求的社区矫正对象开放绿色通道,支持企业为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培训和工作机会。

  4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法律服务共同体”

  ●共建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

  整合两地法律服务资源,组建“民营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团”,为广安渝北企业提供涉企法规政策宣讲、合同风险防控等优质法律服务。

  ●强化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共建共享。

  探索建立广安渝北两地公证事项调查协作机制。

  共同培育司法鉴定人才。

  探索建立广安渝北法律援助异地申办机制。

  ●推动律师服务融合发展。

  推动两地律所建立重点领域法律服务联盟。

  共同推进两地律所分支机构的互补设立。

  探索两地律师实习协作协办机制,共同开展实习人员培训及面试考核互认工作。

  推动两地律所加强交流合作,互学互鉴、共同提高。

  探索完善党建引领发展新机制、新模式。

  《四川省广安市农业农村局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

  1 建设直供成渝绿色农产品示范带

  ●深入对接两地农业产业规划,利用广安市产地优势和渝北区市场优势,在邻水县建立渝北区的邻水脐橙、蔬菜、生猪等农产品生产保供基地。

  ●结合邻水“高滩新区”建设和渝北“双十万工程”建设,协同建设“高滩—茨竹”现代高效特色产业示范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群。

  ●深化农产品销售物流合作,推进合作共建渝东北地区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

  2 共建巴蜀山地乡村休闲度假基地

  ●充分挖掘广安和渝北区独特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底蕴,联合推进“华蓥山”区域休闲农业绿色经济示范带和乡村旅游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在邻水县和渝北区毗邻区域先行打造“高滩—茨竹”山地乡村休闲度假示范区,共同建设渝邻乡村振兴示范带,联合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庆活动,共同推进“三产融合”繁荣发展。

  3 共建高新农业孵化基地

  ●充分运用农业科研成果,将渝北区院士工作站的研究成果在广安落地转化,共同打造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基地、农业园区、加工销售企业,围绕新产业、新科技、新业态,共同划定区域设置孵化基地,引导创新创业。

  4 共建交流互通学习平台

  ●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相互交流双方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互派干部跟班蹲点挂职学习。

  5 共建联防联控互助体系

  ●深化推进两地动植物疫病联防联控和农业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协调配合和突发农业自然灾害事件应急联动互助体系,促进两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同建立防控屏障。

  推动管理服务一体化融合

  《四川省广安市公安局 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 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机制》合作内容

  ●便捷户籍办理。探索实现迁入地派出所一次办理申请人户籍核实、注销和迁移。探索推进两地居住证互通互认。

  ●联动人口管理。深化完善流动人口流出地、流入地“双向管理”机制,相关资料实时传递共享。共同推动部分出入境管理服务同城化。

  ●共管交通安全。固化两地公安机关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执法机制,共建特殊应急“绿色通道”和“紧急通道”,确保两地边界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协同网上政务服务。推动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和网上身份认证“一地注册、两地使用”,推动落实两地企业、群众办证办事政务信息网上实时共享互认,探索实行容缺办理。实现网上受理、流转审批、申领送达跨省市一体运行。

  ●强化信息共享互通。建立健全居住证信息和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定期交流互通信息机制。

  推动社会治安一体化治理

  ●全面加强区域治安联防联控。建立四川广安—重庆渝北公安机关治安联防联控常态工作机制。

  ●协同强化重大应急互助合作。进一步完善边界区域庙会等大型活动安保、应急事件、维稳工作合作机制,提升工作质效。联合处置边界区域发生的重大涉稳事件、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协同加强突发重大敏感案事件网络舆情管控。

  ●联手抓好边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两地“河湖警长”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控合作机制。

  推动打击办案一体化协作

  ●联合打击突出犯罪。加强两地公安机关警种工作联动,同步组织开展重大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大要案件信息通报和联合侦办机制,同频同步严厉打击跨区域作案、流窜作案等突出犯罪。

  ●深化禁毒执法合作。建立跨区域贩毒、制毒、吸毒等问题联查联控和毒品案件联侦联办机制,互通情报、共同研判、协同收网,对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实施全链条打击。

  ●不断强化办案协作。建立完善两地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协作机制,相互提供对等高效的线索查证、调查取证、犯罪嫌疑人抓捕、追逃追赃等协作配合。建立民警执法权益保护协作机制。

  ●规范统一执法标准。两地公安机关共同加强与检法机关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会商研究,共同推动解决行政处罚量裁、刑事责任追究的标准差异问题。

  ●切实注重执法效果。

  推动警务资源一体化共享

  ●加强情报指挥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各类警务情报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警务指挥协同共通机制、探索共用350兆应急通信专用频道。

  ●加强数据信息联通共享。探索建立完善相互授权开放执法办案信息、政务服务信息和社会信息资源机制。

  ●加强设施设备共建共用。合作推进感知源及智能化建设联网运用,加强两地边界区域视频监控建设,共享应用图像信息。

  ●加强警务人才协作培养。探索建立两地公安机关警务人才协作培养机制。

  健全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

  《重庆市渝北区生态环境局 四川省广安市生态环境局 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合作协议》共建机制

  ●融入成渝地区重点流域、区域环境风险防控管理平台,双方指定联络员,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及信息实时共享。

  共同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机制

  ●协同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协调推动“三线一单”实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共建御临河、大洪河生态廊道工程,推进区域宜居湿地生态修复,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野生动物保护联防联治联动。

  协同推进环境保护治理机制

  ●开展御临河、大洪河流域污染治理合作。

  ●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统一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启动标准。

  ●持续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严格排污许可证核发,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环评。

  ●协同推进污染防治项目和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建立突发环境事件联处机制

  ●加强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工作,互通有关污染防治工作进展、环境风险源排查和整改等情况。

  ●争取在跨界断面处共建应急物资储备库,当边界地区发生污染事件或其他可能威胁相邻地区环境安全的事件时,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要立即通知相邻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协调联动,采取联合采样监测,积极调动应急处置资源,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保护措施,缓解污染物对相邻地区环境的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并适时向对方通报事件处置情况。

  建立污染纠纷协调机制

  ●对跨界污染纠纷,相关方对两地交界处环境污染情况联合开展现场检查。

  ●跨省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结束后,事发地的生态环境部门应按照当地政府部署积极开展损害评估,协商赔偿事宜,并客观、公正地处理可能发生的跨界环境污染纠纷。

  建立联合执法监督机制

  ●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与执法,依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及时采取各种应急对策,必要时果断采取限产、停产等措施,避免污染进一步扩大,同时及时将情况通报受污染方。

  ●重点加强对敏感区域、重点污染源等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和环境隐患排查,重点打击各种跨界水污染、固体(危险)废物非法收集和转移等环境违法行为,相互通报联合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对于造成跨省界环境污染的肇事单位,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督察。

  记者 陈玲/整理 吴级强/制图

  来源:广安日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