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讲座

“阅读点亮人生”的温暖佐证

时间:2020-07-10 15:50:56 来源: 福建日报 作者:李 艳

  作者:李 艳

  近日,湖北人吴桂春的经历,感动了无数人。

  吴桂春在东莞务工多年,因为受今年疫情的影响,他所在的工厂倒闭了,迫不得已吴大叔只能选择回老家。回乡之前,他来到自己最喜爱的东莞图书馆,退还读者证,并写下依依不舍的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吴桂春的留言,情真意切,直击内心。被放上网络之后,立刻登上微博热搜榜,网友们深受感动,几乎打爆了东莞图书馆的电话,纷纷表示要帮吴大叔一把,这件事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很快,好消息传来,在大家的帮助之下,吴桂春重新找到了一份绿化养护的工作,留在东莞了!端午节后的第一天,他来到东莞图书馆重新办回了读者证,并表示:“东莞这座城市留下了我的人,东莞图书馆的书籍留住了我的心。我对新工作很满意,决定留在东莞,继续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这个结局温暖而美好。有网友评价说:对个体而言,这是一个平凡读书人的奇遇;对东莞而言,这是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硕果之一,是一次美好的城市形象展示。吴大叔的经历仿佛深刻说明:阅读能够点亮人生,带给我们“奇遇”;图书馆,能成为一座城市亮丽的风景,让人驻足和停留。

  近年来,我国一直将图书馆作为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建设,硕果累累。文化和旅游部前不久正式发布的《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增加20个。可以说,在每一个县级(以上)的小城,都能找到一家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安静地看书,查资料,听讲座,仿佛步入一片生机盎然的“知识绿洲”。更重要的是,这片“知识绿洲”秉持的是平等、开放、共享的理念,无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自由进入,享受阅读、获取知识、获得信息。

  走进图书馆是如此自由和便利,但作为都市人的我们,是否能做到如吴桂春一般,多年来坚持去图书馆,得“惠”图书馆,得“惠”阅读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人或许会感到汗颜。可能有人会说,“图书馆距家太远”“馆里开放有时间限制”“实在抽不出时间”。是的,“没时间”,是一个太容易太简单的借口。但哪怕没有走进图书馆的时间,日常中拿起一本书的时间,总还是挤得出来的。周末少泡一会儿咖啡馆,睡前少刷几次手机,推掉一两次无谓的饭局,打开一本书,从一两页读起,日积月累,总能读完一本书。现在数字资源丰富,见缝插针地在手机上滑一滑电子书,聚沙成塔,总有收获满满的时候。

  我想,比起“有没有时间”的内心挣扎,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有没有热爱阅读”的自我意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这朗朗上口的句子来自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传承了多年,耳熟能详。但在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相信书中终能寻得“黄金屋”“车马簇”呢?我们常常说,书香启迪智慧,阅读点亮人生。如果为着考学、考证等功用性的目的,通过读书增长知识,通过考试改变人生的命运,这种“启迪”“点亮”可以是立竿见影的。但还有很多的阅读,它无法给你一个直接和现成的答案,却在长期的坚守中,慰藉你的心灵,陪伴你熬过许多孤独和寂寞的时光。

  吴桂春的经历,恰恰验证了这种坚守的价值和意义。他喜爱读书,多年来坚持上图书馆,坚持阅读。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学识,也因此在遭遇人生困境的时候,得以峰回路转,再获“生机”。他的故事之所以能感动一座城,并有了温暖的结局,正是今日人们对“阅读”的支持,对“读书人”的致敬,也是“阅读点亮人生”的佐证。其实,无论哪一种阅读,只要愿意捧起一本书,终能在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中充盈你的智慧,提升你的认知,浸润你的心灵,丰富你的精神世界。终有一天,在人生的拐角处,不经意收获一个额外的惊喜。

  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很多的城市,也发生着类似吴桂春一般的美好故事。上海图书馆近日晒出了许多读者留言,读来令人动容:“一个人从农村来到上海,租住的地方没空调,来图书馆学习……对我来说,最美好的时光遇见了知识,让我改变了命运,对于我们家庭来说,是书本,让我们能有机会实现梦想。”“上图的免费饮水机、免费空调、免费借阅、免费服务,让我感受上海的这份美好,我也一样会做法律公益,回报上海。”这些故事和留言再一次昭示着,城市因为有了浓浓的书香味更加温暖和富于人文关怀;热爱阅读的人们,人生更加充实而有了机遇……

  走进一个图书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拿起一本书的时间,也不难挤出来。阅读是需要长期坚守,它或许无法给你一个即刻的答案,却如同我们吃过的饭和菜,成为血肉和筋骨;像我们走过的路和桥,成为经验和智慧;像路标和灯塔,成为我们在黑暗中认准的方向。

  也希望“阅读点亮人生”这句话,能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执着信念。(李 艳)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