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脱贫致富的“侨”梁——中国侨联“亲情中华” 红渡村文艺演出侧记
新华网遵义11月5日电(记者 张敏彦) 5日,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走进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红渡村,奉上一场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文化盛宴。
在突破乌江纪念园广场,舞台背景板上“英雄迴龙渡,红色大乌江”十个字遒劲有力,巧妙点出了演出地点的特殊性。优美动人的歌声、韵味十足的舞蹈、出神入化的魔术、慷慨激昂的诗朗诵……近两个小时的表演中,观众热情高涨,掌声、叫好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贵州省侨联主席吕虹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亲情中华”慰问活动选择红渡,充分说明中国侨联对余庆脱贫攻坚工作的支持。
红渡村原名“岩门”,坐落在乌江边上,为纪念红军在此强渡乌江,于是更名为红渡村。2013年,贵州省侨联与红渡村结对帮扶。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官网显示,自结对帮扶以来,省侨联先后选派5名优秀干部驻村帮扶,充分利用侨的资源,通过各种渠道,引荐侨商、侨胞、基金会捐赠,动员侨商会会员企业、侨联委员等出钱出力,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项目等,最大限度帮助红渡村脱贫攻坚、振兴乡村。
如何更好架起脱贫致富的“侨”梁?
杨新对此有着很深的感触。他是贵州省侨联派驻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第一书记,来到红渡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他说,我们要依托侨联的侨务资源,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精准脱贫的工作中来。红渡村由穷变富、由村变景、由乱变治的“三变”,就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小小缩影。
据介绍,2016年,红渡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3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0元。“在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侨界积极参与,从未缺席”,杨新说。
沿着迤逦的山路,红渡村掩映在空濛山色中。整洁的房屋错落有致,橙黄的柚子挂满枝头。红渡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涛表示, 听说“亲情中华”艺术团的演出,村民特意赶来观看。
来观看演出的红渡村村民伍文华说,驻村干部和群众走在一起,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侨眷蔡贞贵说,在侨联的帮助下,省农科院带来了技术帮扶,自己种的柑橘大幅增产。我的女儿远在美国,她希望红渡村的乡亲们一起越过越富、越过越好。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还要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越是到关键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此次“亲情中华”艺术团团长、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副部长邢砚庄说,“侨联文化交流工作始终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为侨联文化交流部门,我们将继续发挥侨界优势,用好文化载体,团结凝聚广大侨胞,动员各级侨联组织,与地方党委政府积极配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侨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