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读物

助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一评《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

时间:2025-07-14 来源: 中国法治文化网 作者:牟岱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新时代,“平安中国”这张国家名片必将更加亮丽。

  平安中国建设,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深刻领会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擘画,准确理解平安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平安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主要原则与工作路径?为什么说平安中国建设可以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有力保障,并且必将为人类社会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国家行政管理出版社联诀出版的《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李诗学著)一书,响应时代召唤,应运面世,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及时给出了科学的解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显著成效,全面总结平安中国建设经验,把握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目标要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营造平安稳定的理论环境,是首部深入研究和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建设理论的学术著作,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身体力行的理论解读之作,对当前全面加快推进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具有宏阔的理论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体制机制得到逐步完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试点,风险防控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法律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该书着重总结了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的“四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显著成效,总结提出了平安中国建设的“四化”建设目标方向,指明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要不断推进“四化”,深化对社会运行规律和治理规律认识,善于运用新理念、科学态度、专业方法、精细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

  《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梳理了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具有指导性。该书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中,总结了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原则,即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来推进。

  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平安中国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平安中国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平安建设工作协调机制,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四化”水平;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重要抓手,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把重心落到城乡社区,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好平安建设领导主体责任,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守护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探索性地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

  为激励各地在新时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工作中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特别是确保平安中国建设能够“考功效实”,绩效于建设的实际效果,书中探索性地提出了平安中国建设动态考评指标体系,坚持“重结果、动态性、群众评”,在考评体系内容上把人民群众安全感、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作为考评的根本标准,在人民群众感受中体现高水平平安,确保创造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到的平安,认可满意的平安。

  同时,该书还探讨了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部分标准,提出了考核操作程序和办法,坚持了“以结果论英雄、用实绩来说话”的效实理念。这个指标考评体系虽然是探索性的,但是已经充分体现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体现了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公平性等原则,目的就是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的驱动机制。

  《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突出了经验的可借鉴性。书中分析了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个案经验,重点解析了平安浙江建设的创新范本、平安北京建设评估体系的应用、平安深圳建设的“数治”实践,广东省平安中山建设的“全民+”实践等成功案例,这些典型范本都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实践素材和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新时代平安中国建设的工作具有可借鉴和可持续性,更有为平安中国建设丰富多彩地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平安浙江”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是“平安中国”战略在省域层面的先期探索和生动实践,体现了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的一以贯之的目标方向、内容要求、建设方法、建设路径和保障措施。平安北京建设评估体系的应用范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对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的要求,最终实现机制驱动的“垂拱而治”平安圣境;平安深圳建设的“数治”实践是实现“数字中国”建设,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的典型示范;广东平安中山建设的“全民+”实践是创新专群结合、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威力的先进模式,有助于在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建设中不断实现创新专群结合、专群齐动机制。

  这些典型先行经验体现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与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了开展系统治理和综合施策的方法路径,体现了全民参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重在强化法制保障的措施手段。

  (本文作者牟岱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刘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