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融会学哲学
罗素说:“西方文明思想框架中一切精粹部分还是要从希腊思想家的传统中寻找。”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为数不多的圣哲之人的代表作,有人用“看十本哲学专著不如读一本《理想国》”来评价此书。
阅读这本书,我建议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版本。我淘了一本吴献书老先生1921年的版本,译风信达雅但理解费劲。最好选择一个权威出版社近些年出版的来读,比如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郭斌和、张竹明的翻译本。但也有人认为中文译本首推岳麓版,商务版排最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版本来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上网下载一些学者讲《理想国》的课件听,会更好帮助理解。
西方的哲学专著很多,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是对近代中国哲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两部著作,也是大多数人了解西方哲学的首选读物。相对来说,罗素的书更简洁易懂。但即使如此,《西方哲学史》也是艰涩难懂的。罗素的《西方的智慧》是《西方哲学史》的简化本,先从《西方的智慧》读起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推荐罗素的理由如下:一是他的作品容易懂,亲切平易且幽默。用爱因斯坦的话说,“阅读这个人的作品使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二是罗素充分实践了学术平等友好原则——一般不轻易判断理论的对错。对哲学家在某些场合不明的情况下发表的言论,有必要进行范围和情境的界定,即便发现哲学家的论证有错,也会帮助完善其论证等;三是赞同罗素先生反对西方话语霸权和提倡重视东方亚洲文化的态度。他这样说:“西欧的这种优越性和自负心理,产生了一种比政治帝国更棘手的文化帝国主义。但如果我们想更舒适地生活的话,就必须承认,在政治和思想方面,亚洲和我们是同样平等的。”最后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罗素对中华文明十分认同。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具有“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挠的坚强毅力以及无与伦比的民族凝聚力”。他认为西方文明的显著优点是科学的方法,中华文明的突出优点是对生活目标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中国人可以从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求效率的品质,而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
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不乏西方的傲慢与偏见。冯友兰大师用《中国哲学简史》来反击。冯友兰是第一次把我国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哲学家思想厘清得一清二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出了不朽贡献。
看完中西方哲学之后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神奇,充满了惊人的巧合。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文明共同进入“轴心时代”——一个创造性思维意识集体迸发与进取的时代。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且各有其默契分工:希腊哲人在爱琴海边上思考着人与物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上思考着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哲人则在黄河边上思考着人与人的关系。这种互不相同的早期分工,决定了多个古文明的本性,也影响了今后的方向。
近400多年来,西方文化逐渐领跑世界。相比而言,中国哲学在明代王守仁之后鲜有集大成者,这不能不令我们反思。(张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