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动态

一曲长歌犹未绝

时间:2020-07-16 09:24:13 来源: 宁波日报 作者:戴骏华

    江南,是一个不断升华的区域概念,常与“江北”“中原”等相提并论。江南不仅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人文景观更是内涵深厚,两者交相辉映,造就了著名的鱼米之乡、文化之邦。“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千百年来,大量歌咏江南的文学作品,构筑起中国人心中的精神家园。

  对于江南这片土地,徐风先生爱得深沉,创作了《国壶》《一壶乾坤》《布衣壶宗》《花非花》等多部以江南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广受读者好评。我国地域特质的文学作品集,可上溯至《诗经》,徐风先生自觉继承这一文学传统,有如采诗官巡游江南,“志江南在繁荒,藏历史于山河”,采集民间歌谣,发掘乡土佳话,描摹百姓生活,追寻家国往事,感叹区域变迁。其最新面世的散文集《江南繁荒录》分为“青玉案”“声声慢”“风满楼”三部曲,收入的12篇散文,图文并茂,通过过往的人和事,将江南的风云与传奇,向读者娓娓道来。

  划界寻踪,略寓征献;忆旧念往,感时思风。江南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被徐风先生以清新而隽永的文字进行了一次传神的素描。作者寻访江南人的风与气,感叹“读书让人变成人”。捕捉陆机书写《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的复杂心境,想象当年李白游历江南时的场景,探察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三位诗人担任苏州刺史的心路历程,叩问“时而隐隐约约,时而霹雳雷霆,是学生们在读书吗”……江南女子也是江南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女人何必江南》中,作者描摹了几位女性形象,如忠贞贤惠的岳飞之妻李娃。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发现其中“畅神”的风景。

  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江南气候宜人,降水充沛,江河湖泊棋布星陈,有“水乡”之誉。水在岸上流,人在景中游,堪称人间仙境。好水出好茶,江南茶区出产的龙井、毛峰、碧螺春等闻名遐迩,令世人赞不绝口。如果能用宜兴紫砂壶泡茶,更是锦上添花。紫砂原是一抔泥土,经过无数手艺人的传承与创新,融入“形、神、气”,逐渐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形成“道进乎技”的文化载体。高雅脱俗、匠心独运的紫砂壶,其面貌与灵魂是由江南文化所塑造的,代表了江南的精髓和神韵,体现着江南人的气质及追求。徐风先生坦言:“我一直用紫砂书写着江南文化。”而茶馆“是存放精神的一个巨大气场,是江南市井文化的一个载体”。茶客们无论穷富贵贱,在一壶茶面前,是平等的客人,都能享受幽梦与闲适。在茶馆里,品茶、听戏、谈天说地,仿佛能把时光留住,“留给现实的迷路人和未来的还乡者一份永不磨灭的江南精神版图”。

  柔和、坚定,这是江南的初心!从古至今,修桥铺路都是造福一方的善举,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鉴于江南的地理环境,人们更希望财货流通、往来便利,“水流到哪里,桥与路就延伸到哪里”。天道远,人道迩。桥与路“载道”,直通江南文化的根基。“一座桥站在那里,也有精神上的依附,励志和感召,都镶在一块块笃稳的桥石上”。

  读书,在江南文化中别具一格,“江南人因读书而改变命运,命运又反过来重新塑造读书人”。作者不惜笔墨,记录了外交官沙祖康昔日坎坷曲折的录取之路,“揭秘”了台球名将丁俊晖鲜为人知的儿时读书往事,梳理了“耕读传家”如何不断被赋予神圣性,逐渐成为精神词汇……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社会之间既冲突又融合,昭示了社会转型之艰难困苦。人们的命运因时代的变迁而起落,顽强的生命与勤奋的精神,却总是在磨难中世代延续,贯穿始终。

  作家邱华栋阅读此书后感慨:“手心繁华,手背苍凉。徐风提炼江南的精神符号,在一场旷日持久的书写中,为我们梳理了一条江南的历史文化根脉。他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写鲜活的世俗生活,写可贵的人性品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性江南。”

  江南,不是简单的标签,《江南繁荒录》构成了对这个地区的动态解读。徐风先生用灵动的文字,为江南找到了恰当的坐标,这个坐标体系的横轴是对个体价值的认同和尊重,其纵轴就是对文化精神的不懈追求与捍卫。(戴骏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