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雄画杰》是冯骥才关于中西文坛艺坛人物的散文集,作者既关心他们的艺术,更关心他们的性格、气质、命运、家庭、习惯与嗜好,以及诸多为常人所忽视的细枝末节。作为[详细]
2020-08-17
北野武在中国影坛素有盛名,其作品常常通过电影节进入观众视线。去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菊次郎的夏天》进入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刮起夏季“彼得武”[详细]
2020-08-14
贾平凹先生的《我是农民》写于1998年,我用了好久时间,分几次才读完。 小时候,家就在农村,推开窗,就是连片的水稻田。春夏间,绿翠葱茏,禾秧在微风中摇曳,煞是[详细]
2020-08-12
12岁研究基因工程,14岁日均写诗2000首是少年“奇才”,还是教育歧途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唐芊尔 7月是大考季,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将接收检验。这个时候,吸[详细]
2020-08-11
提起汪曾祺先生,眼前总是会展现一幅“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画卷,淡淡的笔墨勾勒出平静随和的可爱老头形象。他似乎总能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是文学家[详细]
2020-08-10
7月20日,新疆题材影片《第一次的离别》从影院复工首日起在全国公映。它用接近纪录片的手法,拍出了诗情画意,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充满生活的质感,令海内外观众感同身受[详细]
2020-08-07
精巧别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在一双巧手的嵌合下被完美还原;美观实用的“鲁班凳”,几道工序后从四方木料中呼之欲出;结实环保的木拱桥,牢牢横跨于山涧小[详细]
2020-08-06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跟随作家重返故乡 寻找生命的“原风景” 新华社记者白瀛、翟翔 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漠河北极村、毕飞[详细]
2020-08-05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哲学家有言: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详细]
2020-08-04